丹顶鹤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两座山

发布时间:2022/4/28 13:05:10   
北京皮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好友周密所画。周密原籍山东,但因宋末战乱,一直生长在吴兴,未到过山东。

赵孟頫,浙江吴兴人,刚从济南辞官回乡。大约是这种因缘际合,让赵孟頫感触颇多,为了向周密描述济南风光,便作此图相赠。

元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28.4*90.2cm

▲《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在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为“鹊山”。

▲华不注山

▲鹊山

虽然赵孟頫在题跋中表示华不注山“其东则鹊山也”,但乾隆却在题跋中指出两山的方位是:华不注山的西北方是鹊山。那么赵孟頫所绘的画面是鹊华二山的实景么?

▲鹤山距离图

从地图上看,鹊山和华不注山直线距离5.9公里,从《鹊华秋色图》来看如果要一览二山大约是在地图下方的红圈处,先别说现在被各种楼盘遮挡,即使在赵孟頫时代,四五公里的距离哪怕看得见山,恐怕鹊华二山也只是天际线边上隐隐约约的一个小凸起罢了。由此推断,《鹊华秋色图》恐怕并非实景绘制,而是赵孟頫对二山在最佳观赏角度的一个合卷。

我趁着假期,寻访古人行迹,发幽古之思情,也想考证一下鹊华秋色图的视角。

华不注山是座名山,古时应为“华不(fū附)注”,意思是如同花一样依附于水中(现在济南人更习惯称为华山)。

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还全为水域,此山如同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李白在《古风五十首》的第二十首中就描写为:“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此处的芙蓉是水芙蓉,也就是荷花)华不注山有名还因为《左传》记载的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鲁成公二年(前年),齐顷公亲率大军与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结果却是“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绕了华不注山跑了三圈方才找了机会逃脱。

▲《鹊华秋色图》局部

赵孟頫在绘制《鹊华秋色图》图中的华不注山还是在一片沼泽水面之中,周围树林散布,山体高耸。大概可以看到山体分为前后两座。所以赵孟頫的视角应该是从华不注山的南边,隔着现在还在的小清河远眺华不注山。

华不注山在济南东北侧,目前整个华不注山区域在开发建设一个大型楼盘,交通极不方便。从城里沿着小清河一路向东,华不注山一直被遮掩在高楼之后,一直到了华不注山正南方才可见。第一感觉大概就是:“这就是赵孟頫图中的华不注山!”但很快第二个印象就是:“咦?不一样,没有赵孟頫图中那么高耸。”

▲华不注山地形图

上图红圈处应该是远眺华不注山最佳的位置,我在附近找了一个可以登上楼顶平台的位置,在这儿华不注山周围的景象清晰可见。图的下方就是小清河,当地人说小清河改造前华不注山下还有大片水泽,但现在周围是大片的田地和农居,也许不久就会被开发改造成一块新的楼盘。

▲实拍华不注山

但显然,现在的华不注山和赵孟頫画中的样子不那么像了。但这也很容易理解,一则七百多年过去了,山石景色发生改变也是很正常,二则赵孟頫本来就是到了吴兴才绘制的此图,哪怕有其他的参考图例,但毕竟不是什么写生实景,而且中国古代绘画也并不只追求形似。

正因如此,看到实景,绝不会认错这是华不注山。赵孟頫是将自己记忆中的华不注山最显著的特点进行了强化,整个山体前后两座,尖耸的前山突兀耸立。

▲华不注山与《鹊华秋色图》重叠

据说将来整个华不注山区域将开发一个大楼盘,华不注山脚下也会重新恢复水域,但效果图也只能看看,虽然赵孟頫所见已不可再现,但希望华不注山名迹还能得以保留。

▲华不注山楼盘图

既然是“鹊华秋色”,那还有鹊山也必须要去。鹊山因为传说扁鹊炼丹且葬于此,又因为常见乌鹊飞翔而得名。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目前华不注山是在黄河以南,而鹊山在黄河以北。

哪个角度才是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图中看往鹊山的位置呢?因为图中似乎有几艘渡船,笔者想来可能是隔黄河眺望鹊山才对。

沿着黄河南侧河堤开车上去。下图中蓝色的是鹊山所在位置,红色圈的是我第一次停下看鹊山的角度。

▲鹤山地形图

▲鹤山实拍图

看到的鹊山景色总觉得和《鹊华秋色图》有所不一,在图中圆形收敛的平顶变成了两个小尖顶。是我选错了角度?还是因为时代久远起了变化?还是赵孟頫画得太写意了?

▲《鹊华秋色图》局部

又细看了一遍《鹊华秋色图》,图中黄河似乎有拐弯的样子……好吧,虽然黄河确实经常变道,但我还是决定去另一个角度再看看。

等到了前图黄圈的位置(后来想来可能还应该要再往北一点才对)看向鹤山,感觉角度有那么些相似了,这应该是正确的了!鹊山虽然被树林遮挡住了下半,山体也没有图中那么收敛,但顶部的样子非常神似,两端略高,中间连续起伏形成平顶的山峰。

▲鹤山实拍图

黄河岸边颇多在此游玩的本地人,钓鱼、烧烤、小孩追逐游戏。

夕阳西下,鹊华二山都已得见,也到了离去之时。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有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现在济南千佛山上还有“齐烟九点”牌坊,在此北望可以看到济南的九座山,鹊华二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千古名作,想来自周密以后,不知有多少好事者去济南因此图而特地游览二山吧!

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