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习性 >> 牛郎和织女,到底怎么就搞到一起了
在夏季的夜晚,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有时会看到三颗明亮的恒星组成了一个接近直角三角形的大三角。
如果是在晴天,月亮还没升起来,附近又没有太多的城市灯光,你会看到这个三角形正好跨在了银河的上面。这个三角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找不到?戳:寂寞吗?学学古人吧:果壳教你“坐看牵牛织女星”)
而它的三个顶点,最暗的一颗是天鹅座的最亮星天津四,另外的两颗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又称牛郎星)。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称呼,它们分别叫“织女一”和“河鼓二”。
图上最亮的三颗星星,由高到低分别是织女一(即织女星)、天津四和河鼓二(即牛郎星),从左往右则分别是天津四、织女一和河鼓二。你找到它们了吗?而中间的亮带,就是大名鼎鼎的银河了,它恰好把织女一和河鼓二分在两边。制图:
老猫摄影:NorikoTabuchi织女一在全天的星辰中视星等排名第5,河鼓二排名第1,这两颗大亮星在北半球夏天的天穹中十分显眼,古代中国人也对它们非常重视,《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中就有用牵牛星和织女星作为黄道坐标划分星次“以纪日月”的记载。而它们中间隔绝的银河则引发了古人浪漫的想象。于是就产生了织女和牛郎的传说。
早先,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织女和牛郎的传说在历史上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织女一和河鼓二两颗亮星就几乎是被并举的: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首《诗》就是非常有名的“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一句的出处。这里提到了“天”的“汉”(不是说天的汉子,“汉”字本是汉江的河名,这里是指天上的河水,也就是银河)、织女和牵牛,意思也与南箕北斗比较像,说天上的织女星织不出来布,而牵牛星的也不能服(fù)箱(拉动箱车),也就是说它们名不副实。但这几句《诗》仅仅是把织女、牵牛二星并列,但是没有谈及它们的关系。
后来,牛郎成了负心汉最晚到了秦代,“牵牛”和“织女”就已经有了与家庭破裂的悲剧有关的传说。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日书》(功能类似于黄历,就是讲在各种干支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书)中有两条相关的纪录,一条说: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另一条则说: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就是说戊申、己酉这两天是“牵牛”娶“织女”的日子,结果这段婚姻不出三年就以“牵牛”抛弃“织女”而告终,可见这不是一个结婚的好日子。这段文字没有详细地记录织女和牛郎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推测,在当时的传说中,似乎是牛郎不懂得珍惜,抛弃了织女。这段文字还谈及了两人(或神)结婚的时间,不过没有分手后聚会的情节。
其实,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织女”作为天上最重要的亮星之一,地位本来是很高的。《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记载:“织女,天女孙也。”“女孙”就是孙女或者外孙女。攀上了这么高的官三代还要抛弃她,我们不知道这里的牵牛郎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搞出了这样的大新闻。
最后,他们就成了恩爱夫妻在汉代,这则传说继续流传、演进,变得与我们熟悉的版本越来越像。汉魏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关于牛女爱情的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明确地记录传说的内容,但从其表述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传说在当时发展的面貌。这些作品中最有名的,莫过《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一首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首诗里,织女和牵牛是一对隔着银河互相怅惘的恋人,并没有抛弃妻子的情节出现。曹植著名的《洛神赋》上说“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这里显然是在说牵牛当了单身狗是很可怜的。曹丕名作《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也明显是一派脉脉深情的感觉。前述牛郎搞出的大新闻,到了汉魏时期已经看不见了。
有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那就是汉魏时期提及牵牛、织女传说的存世作品虽然非常多,但是这些作品只涉及了织女和牵牛的离别,却从没有提到过一年一会的情节,更找不到任何一处提到七月七日或七夕的例子。这足以证明在当时牛女传说还与七月七日的节日没什么关系。
从现有的文献证据来看,织女和牵牛真正获得会面的机会,应该还是在西晋时期。如西晋文学家傅玄《拟天问》:“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在西晋以后的文献里,这个设定就开始频繁出现了。
在南北朝时期,这个传说的情节继续丰富发展。明人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里让织女变成了天帝的女儿,算是比《史记》提升了一个辈分。天帝家的小公举还要嫁给牵牛郎,天帝尊重劳动的崇高觉悟让人肃然起敬。可惜小公举嫁给牛郎以后忘记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本色,成为了这段爱情悲剧的起源。
银汉迢迢何以渡?织女和牵牛每年有一天的假期用来相会,可是这种相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知道,织女星和牛郎星足足隔了16.4光年呢。那么织女和牛郎是怎么做到在一天的时间里跑完光要16.4年才能跑完的路程的呢?有材料认为这两位早在秦代以前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黑科技。郦道元《〈水经〉注》引用约成书于东晋到南北朝之间的《三辅黄图》对秦始皇的宫殿的记载说: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可是正如我们前文所言,西晋以前众多咏诵牛女传说的作品从来都只说相望不说相会,所以学术界一般也都不相信这个说法。
到了南北朝时期,织女和牛郎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庾肩吾(这个人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他的儿子,让杜甫赞叹过“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庾信可是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的《七夕》诗记录了这个传说发展的一个重大进展:
“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这里终于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鹊的形象。不过这个鹊还不是一般的喜鹊,而是一种比较大的鸟。《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有一段关于它的记载: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这也就是《说苑》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的原型了。战国时代的七尺大约为.7cm。即使我们把“翼广七尺”按照双翼翼展来理解,这翼展也已经赶上最大的雌性海东青(Falcorusticolus)了。鸦鹊类所属的雀形目鸟类可没有这样的巨无霸。
海东青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隼科猛禽,而神话中雕陵之鹊那至少有1.6米的翼展也已经基本到达了海东青体型的上限。如果这种鹊真的存在,以其鸦科的智商及招欠欲望,加上不小于最大的海东青的体型,这种鸟大概是要当兽中之王了。图片来源:arkive.org
不过古人并没有坚持这样的设定。后世文献中这个雕陵之鹊来填河的说法其实很少出现,主要承担这一任务的是较为简单的“鹊”或者“喜鹊”。
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两句庾肩吾的诗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填河”这个动作。在当代中国人熟悉的版本中,喜鹊是用自己的身体做的桥梁。诗里面呼吁雕陵之鹊不要急于飞走,也给人了一种鹊鸟本身就是桥梁的感觉。
用身体搭桥的喜鹊。按照喜鹊身长45厘米计算,我们“只”需要大概3.36×10^17只喜鹊排成一列,就可以把牛郎送去织女星。图片来源: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