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天敌 >> 野生动物在北京如何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图为北京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松山培育)。 何建勇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徐婧陈杭)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一次野生动物调查中,工作人员在房山十渡地区发现4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11个黑鹳巢穴。
十年间,北京以黑鹳这一旗舰物种为代表,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全面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原本以房山为迁徙中转站的黑鹳变成了“主人”,种群数量增长到余只,并飞出房山,在北京其他区域定居。
如今,在京城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已有种陆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种。北京,这座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正通过科学的栖息环境恢复与建设、野生动物监测与救护,以及不断加强的执法力度,为生活在此处的野生动物构筑起坚实可靠的保护网。
图为在北京发现的黑鹳。 北京园林绿化局供图
亮家底:北京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北京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现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日前发布的《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年北京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种,-年累计记录种。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
“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近几年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持续向好发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年)》(简称《名录》)中,可见北京近几年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良好成效。
《名录》显示,北京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有33目科种,其中鸟类种,兽类63种,两栖爬行类30种。在这种野生动物中,有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包括黑鹳、褐马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豹猫、鸳鸯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种。张志明说,受《名录》收录标准所限,种陆生野生动物是个保守数据,实际在北京可见的野生动物种类会更多。
图为在北京发现的黑鹳。 北京园林绿化局供图
创环境:京城野生动物“何以为家”?
为野生动植物打造的各类保护地,让北京赢得鸟类等诸多动物的青睐。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使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张志明介绍,北京设立自然保护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年,北京八达岭—十三陵被划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由此成为全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北京现已形成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5类共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22%。
“这些保护地划建的依据主要是:该地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或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有必要实行严格保护的需要。”他说,通过设立保护地,可以实现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等功能。此外,这些自然保护地还提供科普教育、游憩体验等公共服务。他表示,目前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正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整合这些自然保护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加良好的栖息条件。
图为在北京发现的鸳鸯。 吴秀春摄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年,北京市第一处湿地自然保护区——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创新性地在鸟类集中停留觅食区建立鸟类食源地-鸟粮田,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鸟类喜欢的农作物供其享用,在这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粮田,当年日观测灰鹤数量最大就达到了0只;今年2月5日,北京年冬奥会开幕后首日,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大批灰鹤在延庆冬奥雪道上盘旋,呈现出“鹤喜冬奥”的壮观画面。
年以来,延庆每年都会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最多一次可监测到7只;年,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观测到只绿头鸭在湖面集结,场面壮观。
得益于因地制宜的保护举措,延庆的野生鸟类种类也和数量同步增加。全区野生鸟类种类从年的种增长至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丹顶鹤等鸟类频频现身。去年发布的《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版)》中,共收录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种,物种数量占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总数的75%。数据表明,延庆已成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之一。
图为在北京发现的长耳鸮。 北京园林绿化局供图
迎转变:城郊生态系统愈加完善
在生态涵养区,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一方自由天地;在北京城区,随着大气、水质治理成效显现,闹市中的公园也可见野生动物出没。今年4月,市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惊喜地发现池塘中有蝌蚪游动,在城区公园“听取蛙声一片”成为现实。
“两栖类动物是一地水质好坏的重要指示物种”,张志明介绍说,由于两栖类动物皮肤裸露,直接生活在水中,水质对它们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在城市公园很难听到蛙鸣的重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北京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现在全市各公园的水质条件比之前有了很大好转。
“如果蛙类数量增加,蛇类等爬行动物也会随之增加。共存的物种越多食物链越稳定,生态系统越完善,生态环境也就越健康。”他表示,近年来北京还在相关区域增建了小微湿地,为野生动物生存提供多重保障。
《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年)》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北京市平米以上湿地总面积有5.8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有10余处。
“十四五”时期,北京计划在郊区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每个区建设至少3处小微湿地,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持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
此外,北京还将通过改善湿地景观,增加市民亲水、体验自然的休闲空间和场所,提升首都城市的宜居水平,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为在北京发现的长耳鸮。 北京园林绿化局供图
护家园:“软硬兼施”织密动物保护网
除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外,在京栖息的野生动物还有“硬”保障。年实施的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把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均纳入保护范围,明确规定全域禁猎、全面禁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去年起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联合20余个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为精准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创造良好条件。
张志明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