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天敌 >> 古诗文中的科学古诗文中蕴藏着丰富的科
大多是人读古诗文,读的是诗意和情感。然而古诗文里蕴藏的科普知识,很少有人去细细琢磨。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又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再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被我们熟知的古诗文,每个字的意思我们都懂,然而,孔雀会飞吗?孔雀如何飞行?三峡真的有猿猴吗?如今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猿啼了?真的有黄颜色的鹤吗?黄鹤楼与鹤又有何关联?
这几个问题抛出来,相信会难倒很多人,不仅初学古诗文的孩子们无法解答,估计很多家长也是一知半解。
刘兴诗老师在《古诗文中的科学》系列丛书中,对这些蕴藏在优美诗句中的科普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作者刘兴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研究员,出版了多本科普读物,被誉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
例如,前面我们所抛出的诸多问题,在这本书中均能找到答案。
一、孔雀与众不同的飞行方式。
《汉乐府》中有这样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动物园里面的孔雀,翅膀虽然漂亮,但是实用性并不强,反而腿部更有力量,比起飞行似乎更适合奔跑。
那么,孔雀的翅膀真的只是华丽的摆设吗?实际上,孔雀在紧急情况下,它的翅膀也是可以飞行的,正如“狗急了还会跳墙呢”。但是这种飞行的的情况并不常见,而且孔雀的飞行方式和其他鸟类也不相同。它飞得又笨又慢,飞行距离也非常短,与其说是飞行,不如说是滑翔。
二、三峡两岸成群结队的猿猴。
诗仙李白在《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中描写了三峡两岸的景观,其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说明周围有许多猿猴。此时,很多读者会感到疑惑,三峡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令游客流连忘返,但是并没有听谁说看到过猿猴,更别说听到过猿猴的啼声了。
难道古时候生存在三峡的猿猴,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灭绝或者迁走了吗?实际上,从古至今,三峡一直都是猿猴的群聚地。包括今天,三峡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依然有成群结队的猿猴在山壁间跳跃穿梭。但是因为来往船只较多,受船笛声影响,所以我们已经很少能听到它们的啼声了。
三、黄色的鹤难道也许只是神话里的杜撰。
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多次提到“黄鹤”。可是,我们听说过白色的丹顶鹤、灰色的灰鹤、灰黑色的蓑衣鹤,独独没有听过黄色的黄鹤。这是为何呢?也许黄鹤只是一种传说,或是神话里的物种吧。
“黄鹤楼”的命名虽与黄鹤未必有关,但是与鹤确实有关。黄鹤楼附近有一片鹦鹉洲,正是鹤觅食、栖息的好场所。但是作为候鸟的鹤,并不是常年居住于此。它们会随着季节冷暖的变化,在南北间迁徙,也因此有了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
《古诗文中的科学》系列丛书告诉我们,我们在欣赏众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古诗文时,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科普知识。而这些蕴藏其中的科普知识,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想要抒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