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一线丨江苏盐城向世界讲述奇迹与传说澎湃

发布时间:2023/2/20 22:09:22   
                            

6月26日,人民日报用头版+整版形式报道了江苏盐城湿地保护,点赞了盐城好生态,向世界展示黄海湿地上创造的——“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

6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首版截图

在丹顶鹤翱翔的地方……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在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传唱中,驯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留存于人们心间。那是在年,有一天,她在野外工作时不幸跌落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但很多人不知道,她倾心牵挂的事业没有就此划上终点。在她奉献过的地方——江苏盐城,一群人从她肩上接过使命,30多年来续写着故事的新篇。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员吕士成,当初正是他将驯鹤姑娘从黑龙江接到了盐城。那是年5月,徐秀娟带着两只丹顶鹤蛋,同他一起登上了齐齐哈尔开往南京的列车。两天两夜的车程中,吕士成见识了驯鹤姑娘的细致。“她始终把药箱搂在怀中,平放在自己的双腿上,以时时观察温湿度的变化,并拒绝了旁人替换的请求。”最终,两只丹顶鹤在盐城相继出壳,创造了长途运孵两昼夜、行程上千公里并顺利出壳的国内新纪录。

出壳的小鹤更需要特别关照。调控温度、湿度,定时定量喂水喂料,清理粪便等,几乎24小时不能离人。于是,他们到野生丹顶鹤越冬的原生滩涂上,用芦箔围成一个极其简陋的场地,创建了中国南方地区第一个鹤类驯养场的雏形。

“这里茫茫草滩,人迹罕至。各类蚊虫叮咬,老鼠、蛇类出没,附近水塘中苦涩咸水做成的饭菜难以下咽……”最初的艰辛,吕士成历历在目,当地与珍稀动物丹顶鹤有关的驯养、研究工作,就这样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

徐秀娟走了,吕士成等人接过她留下的丹顶鹤人工繁殖研究课题。科学研究与生态保护,两条主线贯穿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要调研出真实的数据,必须去无人区。”这样的念头深植于吕士成的心中。

探索的足迹是如此——为了一次科考任务,他和同事趁着退潮去往海上的小岛,但等到回程涨潮的时候,却遇上罕见的十级大风。“我一生中没见过这样的潮水”,潮水把浪头打到船只的驾驶室里,风浪和眩晕一起狂袭而至,直到凌晨1点多,他们才回到岸边……这般风险和艰辛不少,但探索的步伐“没完没了”。

研究的话题亦是如此——丹顶鹤的红顶究竟有没有毒?尾羽是白色还是黑色?它们为什么要来盐城越冬?又为何喜爱结群?这些问题看起来小,却鲜有人真正研究过,吕士成一点一点解开谜题,也将人们对丹顶鹤的认知一步一步往前拓展。

研究珍稀动物,最终必然会指向栖息地的生态保护。对丹顶鹤来说,需要安全的食物、水源,广阔的空间,良好的湿地生态才能生存。不仅仅是丹顶鹤,盐城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连接着20多个国家的候鸟迁徙路线,每年几百万只候鸟迁飞经过,上百万只在此越冬,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

这些年来,当地禁止滩涂围垦,坚持退养还湿、退渔还湿,在湿地上划出一道道生态“红线”。吕士成也投入到一项新的工作中去——生态保护宣讲。他进学校、社区,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什么是湿地?盐城黄海湿地为何重要?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究竟如何理解?

“要开发,一个月就能完,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句话,他常常挂在嘴边。对于当地的生态价值,他形容过去的人们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但这几年,改变逐渐发生。“大家保护意识都提高了,留意了,我经常接到村民电话,是为鉴别珍稀动物的。”他说。

研究与保护共进,呵护生态渐成当地共识,也为盐城赢得世界认可。去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其所有申报点均位于盐城黄海湿地。

年,当徐秀娟留下的课题取得全面成功时,研究者们曾以此告慰英魂。如今,申遗成功,则是盐城人在生态保护事业上续写的新篇。

“后申遗时代”,盐城将探寻一条怎样的路径?如何为生态发展做出新贡献?这些问题,将继续考验盐城人的担当和智慧。

那些奋斗着的人们依然精神昂扬。“以丹顶鹤为核心开展生态保护,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我感到荣幸。”吕士成从当年20多岁的年轻人,变成了如今花甲之年的资深研究者,他说,“在仙鹤飞舞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守护每一个生命,续写奋斗奉献的‘真实故事’!”

6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4版截图

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

盐城拥有76.94万公顷生态湿地,有长达公里的海岸线,盐城黄海湿地栖息着种脊椎动物,包括多种鸟类、多种鱼类等。

每年春秋时节,盐城有超过万只候鸟迁飞经过,近百万只在此越冬。

大自然选择了盐城。

从地图上看,茫茫黄海之滨,一座近乎条状的城市展怀拥抱着海洋。长江、古黄河奔涌入海,泥沙在此交汇、停歇,流淌出连片的湿地和滩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在此孕育而生,其生态独特性,放眼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屈指可数。

公里,每一天,盐城从那宽阔绵延的海岸线开始醒来。丹顶鹤翩翩起舞、麋鹿呦呦鸣叫、极危物种勺嘴鹬悠然栖息……它们的自在生活,诠释着这里的珍贵生机。

年7月5日,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

一步跨越,背后曾有多少苦苦思索、有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又将开启怎样的探索之路?记者前往这座湿地之城。

“丹顶鹤都来我们这儿过年!”

在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的楼里,记者见到刚拍鸟回来的本地人李东明。

“早知道你今天拍鸟,我就跟着一块儿去了。”

“咦!你想去我也不让。”李东明把手摆过了头顶。

听他说,进入拍鸟区域,要驾着自制的小竹筏向海里行驶一个多小时。海上气候多变,有时风急浪大,有时遇到淤泥下陷。即使拍了10来年,也难说没有意外,他给自己上了3份保险。

没能跟他去见识一趟,颇为遗憾。好在他手机里宝贝不少。粉色白色毛羽相间的火烈鸟、身姿挺拔的白鹭、灵巧机警的小青脚鹬……手机相册一页页划过,同样是东台条子泥这片泥沙滩涂作为背景,但四季流淌赋予它变幻的色彩,鸟类迁徙赋予它生态的多样性。仅李东明凭一己之力拍摄和记录的,就有多种鸟类。

这其中就有全球极危候鸟勺嘴鹬,全球估计现存数量不过几百只。每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勺嘴鹬会来到此地觅食、换羽,停留长达3个月。东方白鹳、小青脚鹬、黄嘴白鹭、鸿雁、黑嘴鸥……这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鸟类,都会在此生存停歇。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个地方,如果一种鸟的数量超过总数的1%,便可认为该地对这种鸟的迁徙生态十分重要。这片神奇的淤泥质滩涂,就这样承载着地球生物种群的存亡。

这么多年,拍着拍着,李东明从一名爱好者变成了保护者。“那时候就想,把濒危的鸟类都记录上。”每个月,李东明有20多天都在拍鸟。8年,民间保护组织“勺嘴鹬在中国”成立,他成为其中一员。“志愿者可都是高学历、懂科学的。我年纪最大、最不懂外语,但本地鸟况最熟。”

每年来了多少鸟?是什么鸟?什么时候来?怎么换羽?啥时候走?……志愿者们常年观测记录,为研究这些珍稀迁徙鸟类积累了基础数据。后来,这些宝贵资料也为盐城黄海滩涂湿地申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东台条子泥区域出发,沿着海滨向北,丹顶鹤、麋鹿,还有那些可爱的人们,纷纷映入眼帘。

许多人知道盐城,或许是从丹顶鹤开始的。年,来自黑龙江的驯鹤姑娘徐秀娟在盐城珍禽保护区工作时溺水身亡,用生命写下《一个真实的故事》。她亲手驯养的丹顶鹤,就在盐城繁衍生息。

直至今天,盐城仍是世界野生丹顶鹤迁徙种群最重要的越冬地。去年11月30日,工作人员观测到了第一只迁徙抵达的丹顶鹤。当地人骄傲地说:“丹顶鹤都要来我们这儿过年,盐城才是故乡啊。”

岂止是丹顶鹤,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几百万只候鸟迁飞经过,上百万只在此越冬。这一站,连接着20多个国家的鸟类种群迁徙路线。

处在这样的位置,盐城的状况牵动人心。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员吕士成是从徐秀娟手中接棒的人之一,他说,保护区这些年的工作是有成效的,鸟类种群从建区初期的种增加到现在的种,东方白鹳等许多过去在此越冬的鸟类留在盐城繁殖。

“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远见、抱负和承诺无人能及”

不过,保护野生动物绝不能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