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日,皇宫上空忽然飞来几十只仙鹤盘旋在湛蓝的天空中,引得皇城里人人仰头观看。
宋徽宗赵佶目睹此景,十分兴奋,他认为祥云伴着仙鹤,是国泰民安的祥兆,于是高兴地画下了这个奇景。
赵佶《瑞鹤图》局部北宋
《瑞鹤图》是宋徽宗的代表作,也是清朝帝王们的至爱。乾隆、嘉庆、宣统纷纷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玺,来表达这股浓浓的喜爱之情。
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姿态各异的丹顶鹤,在上空翱翔盘旋,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chī)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宫殿周围的祥云皆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画的后面还跟着赵佶用瘦金体书写的一段文字: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逦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稜拂彩霓,
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
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
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
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瑞鹤图》题跋局部
徽宗画这幅画真的是走心了,构图和技法都非常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鹤身粉画墨写,眼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瑞鹤图》之后第十五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帝被金兵掳走,囚禁了九年,受尽屈辱,他说: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一代书画宗师、“天下一人”,就这样在屈辱中客死异乡,这幅《瑞鹤图》和宋徽宗一样,成为一个传奇。关于政治,不去猜想,不去评说,站在他的画前,只能赞叹:好美。
宋徽宗听说宫中金银财宝被金人霸占不为所动,听说他辛苦收藏的古玩字画被抢去时却瘫倒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痛哭不已。
他肯定想象不到宋灭亡之后这幅画流落民间,八百年后才重见天日,乾隆如获至宝,纳入宫中收藏。《瑞鹤图》历经了宋、元、明、清几代王朝的兴衰荣辱,千年的流浪。
年,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被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失书画入藏辽宁省博物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