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几个世纪以来,鹤一直激发着人们的情感与想象力。因其修长的身形,独特的叫声和优雅的动作,它们是许多艺术创作和神话传说的灵感来源。
人类对鹤的喜爱源远流长,在澳大利亚、非洲和欧洲的史前岩画中就已经出现了鹤的形象。在西方,人类对鹤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人的陵墓中装饰着蓑羽鹤的图像;在神话传说中,众神使者赫尔墨斯正是受到鹤飞行姿势的启发,才发明了希腊字母。在中国,丹顶鹤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直到现在仍经常出现在建筑、服饰和绘画中。
赤颈鹤(SarusCrane)是大型涉禽,分布在亚洲的鹤中唯一一种在喜马拉雅山以南繁殖,它们与能飞越喜马拉雅山的亲戚不同,赤颈鹤是几乎不迁徙的。共分化为3个亚种。东部亚种不适应人类的干扰,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都会选择自然湿地;澳大利亚亚种会在自然湿地中度过繁殖期,在越冬期光顾农田;印度的亚种已经适应了栖息地周围高密度的人口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会大方地光顾运河、灌溉渠、农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
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云南盈江和西双版纳等地。
鹤的雏鸟是早成雏,一出生就长有绒毛,可以跟随父母活动觅食,与浑身光裸、在巢中嗷嗷待哺的晚成雏相比,大大减轻了成鸟的抚养压力。出生3个月左右,幼鹤会逐渐具有飞行能力,并在2-3年达到性成熟。
湿地的丧失是威胁各地赤颈鹤生存的主要因素:随着农田开垦与工业化进程加剧,它们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越来越少并支离破碎。狩猎被禁止后,宠物贸易的兴起又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赤颈鹤的卵和雏鸟,极大地影响了老挝和柬埔寨等地赤颈鹤种群恢复。
转载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