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繁衍 >> 国内景观揽胜依亭观景,亭生园景位于圆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昆明动物园。
昆明动物园,位于昆明城东北隅螺峰山翰,螺峰山属(蛇山)余脉,因山“色深碧旋如螺髻”,故名螺峰。螺峰山峰峦秀拔,松柏苍翠,丹崖翠嗽,峻石林立,巍峨亭阁掩映于绿阴深处,云雾岚气萦绕山巅峰顶。
元延佑七年(),云南行中书省左垂阿昔思在螺峰山南麓创建圆通寺,所以螺峰山又称圆通山。明洪武十五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将圆通山圈入城内。
螺峰山东面,深岩绝嗽,硬崎幽石,木石掩映,俗称“一窝羊”,老盘龙江由北向南绕山麓进入市区。螺峰山北面,与商山相邻。南面,是东西长三百多米的悬崖峭壁,峭壁下为圆通寺。再南,与祖遍山相连。螺峰山西南面山麓,是翠湖十五公顷水面。西面半坡上,有个“梅园”。园内有幢二层红楼,庭院里遍植梅花,楼前小亭荷塘,叠石流水……这里民国初年是唐继尧的别墅。梅园东面,有唐继尧的陵墓。圆形陵墓似座小山,墓前雄踞着一对石狮子,墓柱、墓碑宛似宏伟的大厅建筑。
据《昆明县志》记载,明清以来,每逢“九月初九口,于螺峰山登高饮菊花酒,以面簇诸果为花糕,亲识相酬馈。”以后,重九吃“重阳糕”,到螺峰山登高赏菊花,逐渐成为昆明的风俗。
圆通山与南麓的圆通寺原为一体,山上还有建于明代的圆通寺“接引殿”及建于清初的“明月亭”。一九二七年,这里改建为公园,有四个入口。位于圆通街中段的圆通寺山门为正门,连云巷有两道侧门,北门街有道西门,西门紧靠明砖城的北门。
一九五三年圆通山辟为昆明动物园。逐渐形成一座游览面积达二十六公顷,以展出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园林。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拆除圆通山至小南门一段城墙,辟为青年路。昆明动物园新大门居高临下,正对青年路。
从大门入园,一排笔直的雪松,苍劲挺拔。雪松树下,道路两旁的花坛,种满各色花草,四季鲜花盛开。道路西面辟小游园。
画通山依山依石依景设亭,依亭观景,亭生园景,这是一大特色。沿入园步道直走两百米,然后绕假山石级,登东北角明城墙残段,一座重搪六角亭建在城墙的烽火台上,称遥岑亭,俗称燎望亭。在这里可以远眺昆明东面的金马山,东北面的鸣凤山,北面的长虫山。透A群山,云雾缭绕。盘龙江在脚下回绕。昆明城幢幢高楼,一望无际。睐望亭西面,螺峰山嘴崎幽石丛中,松竹翠微深处,掩映着一座奇特的亭子,六角主亭由三个四方小亭簇拥,三个小亭依主亭柱子而立,成为进主亭的三条廊道。六角主亭重搪翼角,亭外拥亭,似亭似阁,实属罕见。
圆通山南面,临圆通寺明月石峭壁之上,有为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而建的聂耳亭。登聂耳亭,可遥望西山睡美人群峰,欣赏城内五华、祖遍、螺峰三山鼎峙,俯视昆明南城景色,翠湖秀姿。聂耳亭上,有聂耳逝世后,由赵式铭(字星海)撰写的亭联:“酒罢客将归,一阁峥嵘斜照紫;曲终人不见,数峰杳霭暮烟青。”亭联寄托了对聂耳诚挚的情怀。聂耳亭南面,接引殿前,新建的重檐八角亭—钠霞亭,由小方亭四面围住,亭外浮雕石栏,造型新颖美观。螺峰山顶,有雄伟壮观的重檐大方亭—拥螺亭。南崖削壁上,还建有明月亭,西面还有玲珑剔透的来爽亭,东面峻石咬岩丛中,还建有亭子。”……昆明动物园将昆明各种风格的亭子荟萃一园。
圆通寺山顶为接引殿,大殿座北向南,歇山琉璃屋面,现深存完好。大殿前四方天井,三面两层内廊楼房环绕。这里经常举办小型花展。大殿背面,是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型藤架,粗大的紫藤盘结在架上,枝叶将架顶遮盖得严严实实,是品茗休息的好地方。
圆通山动物区、花区相互交织,使游人才赏百花,又观禽兽,步步引人入胜。动物区分布于山的东面和北面,且分为大型、小型、鸣禽、水禽等动物区。花区又分为樱花区、梅花区、桂花区、月季园和草坪区。全园绿化面积达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七。
昆明动物园展出的动物,在建园初期只有四种四只,现已增加到一百三十多种,七百多只。这些珍禽异兽中,有云南特产的西双版纳野牛、大象、动腊虎、金钱豹、叶猴、长臂猿、黑尾蟒、小熊猫和棕顶犀鸟、孔雀等动物。
也有我国的稀有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I.大朋等。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动物,如美洲狮、非洲狮、非洲斑马、食火鸡、猩猩,以及澳大利亚袋鼠。”近几年来,又多次就自然地形扩建了动物区。在东北面奇岩异石林中,新建了猴山、猴舍、野牛舍、猩猩房和袋鼠房,改建了大象厅、大象池。
新建的动物笼舍,既增合动物的生活特性和环境,又改善游客观赏的条件。新建的猴山,依自然山势、石峰设计建筑,保留了原有的石景林景,几十只猴子活跃在猴山的林间石隙,惹人喜爱。改建的月形鸳鸯池,自然参差,池中迭峰拥翠,水中鸳鸯戏水,洲上白鹤引颈。改建的大象厅高大宽敞,明亮舒适。游客在室内外都可以观赏。在鸣禽区内,高大的鸟舍鸟笼里,孔雀开屏,鹦哥、鹅哥学语,招来阵阵欢笑;虎皮鹦鹉、画眉鸣叫,引出张张笑脸。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