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繁衍 >> 留存往迹启发后来走进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博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者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创建于年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博物馆,它的百年历程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人不甘人后、奋发图强的精神。
为何张謇会想到开办一家博物馆
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博物馆。
张謇曾参与戊戌变法。创设博物馆,本是维新志士爱国主张的一项具体内容,尽管有着官方奖励的刺激,但博物馆并没能应时而生,而作为上海强学会(位于上海的一家维新派团体)成员的张謇,真正意识到中国需要博物馆,乃是他对日本考察以后的事。
张謇于年中状元,彼时他已42岁,此前因长年在外游幕讲学,对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早有比较深切的认识。就在他“金榜题名”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目睹北洋海军的覆没及次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张謇痛心疾首,深感国家的积弱蒙耻在于国力不振、民气未张,而要扭转这局面,“责任须在士大夫”。
张謇于是放弃了仕途,回家乡兴办起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企业,走上发展民族工业的艰难路途;接着他又创办师范学校,从而揭开南通教育现代化的序幕。他迫切希望通过实业、教育以及社会公益等多方面事业的齐头并进,在家乡“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为贫穷落后的中国走上强盛之路作一个示范。
年张謇东渡日本,对日本的实业和教育进行了考察,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他深受触动,而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博物馆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张謇在年两次上书清政府,建议在北京建立合博物、图书二馆为一体的博览馆,进而推行到各省、府、州、县,但清政府对他的倡议不予理睬,他决定凭自己的力量创办一家博物馆。
张謇执意创办博物馆,与他“教育救国”的主张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而博物馆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后盾。
年,张謇在家乡南通着手筹建博物苑。他于南通城东南,师范学校附近,迁移荒冢三十余座,购并地二十九家,共三十五亩地,动工兴建。
建于年的中馆是苑内最早的建筑,始称测候所,为三间中式平房,安置测候仪器,每日发布天气预报。接着建南馆,南馆始称博物楼,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平面呈凸字形,是苑内的主要陈列处。当时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上北侧有一月台,上面悬挂着张謇在建苑之初作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年修建北馆,使南馆、中馆、北馆在一条线上,北馆上下各五开间,楼上陈列书画,开间的长度正好与展览中的一幅清代南通画家钱恕的《江山雪景图》十米长卷相等,楼下陈列黄海边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及各种化石标本。
博物苑的花木,除具备一般园林花木的功用外,还肩负更大的使命。这是因为它在博物苑内,被看成是室外的有着生命的展品,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媒介。特有的使命,使博物苑的花木在种类选择和区域配置等方面更显得经意。
张謇为了将博物苑经营好,请扬州石工为国秀坛垒太湖石,并征集各种竹、兰、牡丹等植于苑内。而后又陆续建苑事接待室、藤东水榭、国秀亭、谦亭(味雪斋)、花竹平安馆、壶外亭等,水禽罧饲养鸟兽,在苑中精心设置假山、荷池、风车、水塔、喷泉,辟花坛、药圃,广植树木、花卉。张謇还为亭榭楼阁题了匾额、楹联,丰富了苑景的文化内涵。
一百年前,这家博物苑已让公众免费参观
张謇深知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于是毫不犹豫率先捐出自己所藏,而后又刊印《通州博物馆敬征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启》邮递各处,广泛征集藏品。
张謇对文物征集的主张是“纵之千载,远之异国者,而昭然近列于耳目之前”,希望“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同时,张謇也深知这种“万物皆备于我”式的征集,对依靠私人财力而建的博物苑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于是他把博物苑的藏品征集定位为立足本地兼及中外,他在博物苑中馆匾额的题语中说:“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
张謇十分注重地方文物的收集,这是为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张謇凭借他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为博物苑广征博采,充实了苑藏品。不少国内外收藏家如端方、叶恭绰等都向博物苑捐赠了文物。他还寻找机会不惜代价为博物苑购置藏品,如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张謇在大会闭幕后征集和收购了大量的展品。
经张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至年底,博物苑已具有一定规模。这是一座园林式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占地四十亩。苑中树木葱郁,花草芬芳,树木花草都标明科属、产地和中外学名。中馆、南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掩映在花木丛中,假山、荷池、茅亭、风车、水榭点缀其间,还饲养了丹顶鹤等各种动物,使之成为今天我们不断讨论和希望实现的一个多样性博物馆的范例。
为使博物苑管理规范,年由苑主任孙钺拟订了《博物苑观览简章》,配合《观览简章》特制了参观凭证——观览证,采用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免费开放和免费不免票的管理模式。年,博物苑根据苑藏品,在鉴定、分类的基础上编印了《南通博物苑品目》(上、下册),包括全部藏品和动植物的目录,共收录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所列藏品号,每号一至若干件,其中天产(自然)品物号,占62.8%。这反映了张謇强调博物馆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功能。
人民将战火毁灭的博物苑恢复一新
博物苑建成后最初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育,供学生集体参观,同时也接待知识分子和中上层人士。上世纪20年代,南通成为闻名全国的模范县,博物苑也成为很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建设的典型,接待了不少著名学者和外宾。
年是博物苑受到社会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