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形状 >> 你也许不知道,鹤才是中国最早的网红
鹤鸣于九皋
“古人‘吸’鹤趣谈”
鹤,一种大型涉禽鸟类,身似鹭,嘴长而坚直,头顶赤色,身色以黑白为主,由于颈长足长,形貌出众,鹤经常被看做君子象征。
图|视觉中国
在古代,人们热衷养鹤、宠鹤,其痴迷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的吸猫宠狗。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卫懿公痴迷于鹤,其后宫中养鹤无数。更夸张的是,卫懿公还给鹤发工资,甚至有些士大夫的工资还不及一只鸟禽,真正是“人不如鹤”。卫懿公因为养鹤活活吃空了卫国财政,也给后世留下了天字第一号“鹤痴”的名号。
鹤的种类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鹤的种类有15种,亚洲占9类,而在古代,关于鹤的分类早就得到了详尽的描述。其中《相鹤经》是古代一部关于鹤的著名著作,它不仅对鹤的种类进行划分,还通过细致观察,总结了鹤的习性,甚至对鹤羽毛的颜色,都有仔细的观察及描写,堪称吸鹤族们的“圣经”。
除了养鹤、宠鹤,古人也喜欢YY鹤的传说。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的玄鹤被士兵射伤,被哙参收养治疗,而玄鹤为了报答哙参的恩情,口衔明珠归来,于是玄鹤献珠的故事也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中国有史可鉴的原生文明,上至夏商周,下至秦末,而鹤正是一路伴随远古文明至今的宠物“鼻祖”之一。从商周开始,鹤就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商周青铜器莲鹤方壶就以莲花和仙鹤作装饰。再看唐代仕女画画家周昉作《簪花仕女图》中,仕女逗鹤的画面,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今天招猫逗狗的样子?
仕女图(部分)周昉(唐)
到了宋代,花鸟画风行,人们对鹤的喜爱更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则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有一天,宋都城东京汴梁宣和殿前惊现数十只丹顶鹤,它们在晨曦中盘旋飞舞,争鸣和应。宋徽宗赵佶大喜,忙派人备好笔墨,一挥而就,创作《瑞鹤图》并题字。画中,二十只形态各异的仙鹤盘旋在青天下,灵性十足。
瑞鹤图赵佶(宋)
不过,到了宋代以后,养鹤不再是全民流行的事情,更多的只是高官显赫世家,或者隐居深山的世外高人为之的风流雅事。鹤的形象和地位慢慢变得崇高,官服绣鹤以示地位崇高,也是由此慢慢衍生出来的。
但这并不影响坊间对鹤的喜爱,古人开启了类似今天“云吸猫”一样的“云吸鹤”模式。一时间,文人以画鹤为风,更有人因鹤一画成名,如唐代的薛谡、南宋的牧溪法师、明代的边文进。而与鹤有关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计其数。
说起来,鹤算得上是资深“网红”,更是宠物界的“大前辈”、国民爱豆。千百年来,人们与鹤和平共处,也从鹤身上得到了很多灵感和启示。鹤,也在三千余年的人类“宠爱”史中,获得了更多的文化符号与内涵:君子以鹤为端方典范,道家以鹤为仙风道骨,离人以鹤寄相思之情,官员以鹤彰显尊贵,百姓以鹤祈长寿之愿……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会在佳节之际,送松鹤图祝老人福寿康宁,以鹤为吉祥物,庆团圆之喜,合家之欢。
落寞的千年“网红”
“鹤的困局和危机”
尽管中国人与鹤的渊源颇深,但到了近代,我们与鹤的羁绊,却随着鹤类的减少,变得有些凉凉。
湿地,是候鸟生存繁衍的重要居所,也是鹤这种大型涉禽候鸟繁衍、生存的家园。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开发活动加速,湿地不断萎缩,而湿地最重要的资产——水源,也因为现代农垦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出现了水土的污染现象。
湿地涵养的枯竭,直接导致了候鸟生存环境的恶化,由脆弱生态环境导致的候鸟意外身亡和繁衍率的下降,让丹顶鹤、大天鹅等湿地野生动物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据不完全统计,年,全世界丹顶鹤总数不超过只,其中在中国境内越冬的不到只。
昔日的“网红”如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濒危生物,而当伴随中华文明三千余年的鹤面临生存危机,中华鹤文化和由此产生的美好寓意又将寄托到何处?
逃离危机
“生态教化和湿地拯救计划”
这是一个人与动物充满了“爱”与“萌”的时代,三千年萌宠和它的邻居们更应该得到保护,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生态、保护野生动物,金典携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守护湿地动物项目,开启了新一轮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序幕。
保护的第一步,是唤醒中国人与“鹤”之间的千年羁绊,它从金典有机奶公益装开始。
金典推出的以湿地濒危保护动物为主题的金典有机奶公益装,请来丹顶鹤、青头潜鸭、大天鹅做“代言”——后两者,同样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濒危保护动物。通过充满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美学设计的湿地野生动物形象,金典希望有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