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结构技能提升导练
2.8.1方法金指
[要义]
1、学习并把握作文结构完整的技能。
2、掌握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句子衔接自然,部分之间过渡合理。
一、对高考作文结构的总体要求
结构完整。
二、对高考作文结构的详解
1、详解
“结构完整”是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合理,排列有序,构件完备,框架整齐。也就是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句子之间衔接自然、部分之间过渡合理。
2、评改等级
高考评分的有关结构方面的等次是:一等是结构严谨,二等是结构完整,三等是结构基本完整,四等是结构混乱。
高考作文要求的“结构严谨”是什么意思?
所谓严谨,是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它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和谐自然,上下文之间要脉络通畅,承接自然,过渡得当,层次井然,全文浑然一体;第二,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得出现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干的现象;第三,有曲折变化,文章的结构如同音乐一样,要有曲折变化,正如朱熹所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
高考作文“结构完整”是什么意思?
所谓完整,第一,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第二,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残缺;第三、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2.8.2示范分析
作文结构安排,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思路的条理,二是行文的章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着眼于文章的局部。
一、思路要有条理
我们先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一文:
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③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④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
本文仅四句话,但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第①句是“起”,摆出批驳对象;第②句用“嗟乎”承起,针锋相对,亮出自己的观点,“岂足以言得士”;第③句用“不然”一转,从反面假设论证;第④句是“合”,由前面推理,得出结论。本文虽短,却层层转折,层层紧逼,具有势如破竹的力量,有“千秋绝调”之誉。作者的文笔曲折,文思严密,让人击节叹服。
那么,怎样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呢?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类文章
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有双线甚至多线并进、“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手法技巧,使文章更具风采。
先请看年全国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
琴声不息(湖北一考生)
①高贵典雅的演播厅中央,一位瘦弱的小女孩正在演奏《梁祝》这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从她纤细的手臂上抖落出来,接着又流进每位听众的耳中,让人们陶醉在这如幻如梦、如诗如画的琴声中。
②一曲奏毕,台下过了好一会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下一位记者捧着一束鲜花送给这位小女孩。“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记者问道。“我叫林娜,今年刚八岁。嗯,我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哩!”小女孩脸上充满了自豪。
③“小林娜,你的小提琴拉得真好,告诉阿姨,你学了几年了?”
④“第二次,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小林娜的话如同滴水溅到油锅中,台下观众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也不相信。
⑤“是的,小林娜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一位老者从幕后走了出来,他接着说,“小林娜是我们记忆研究工程的第一名自愿试验者。我们将著名的提琴演奏家沈一弘的记忆蛋白分离出来,注入到小林娜的脑中,这样使得她也可以拉提琴了,而且与沈老师有同样的造诣。”
⑥这位老者的话使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人站起来说道:“请问什么叫记忆蛋白,您能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⑦“当然可以。记忆蛋白是人脑记忆的载体,它由脑啡呔和脱氧核糖组成,外界的信息通过大脑反馈,贮存在脑啡呔中,并使脱氧核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样便形成了记忆。我们通过记忆蛋白移植便可以达到移植记忆的目的。”
⑧“简直太神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移植呢?”站在小女孩旁边的记者问道。
⑨“目前还只能移植音乐记忆蛋白,因为这种蛋白分布在左脑丘以下,一般人对这种蛋白开发较少,而且这种蛋白的成分也比较单一,有利于分离出来。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移植所有的记忆,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们国家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大国。”
⑩接下来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人们仿佛从这儿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得益于构思的新巧。一是善设悬念,开篇描写小女孩高超的演奏技艺,成功的演奏自然引起人的注意;二是巧设记者采访情节,以记者之口提问,借老者之口答疑,清晰地道出“记忆移植”的奥秘。作者巧用插叙手法(第⑤段)使行文一线贯串,情节不枝不蔓。
2、议论类文章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分为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四种。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总分式:其实与上述三种结构是相容的。先提出中心论点谓之“总”,然后根据中心论点,逐项展开论述,谓之“分”,如果最后再总结则谓之“总”。“逐项展开论述”之中,有并列,有对照,有层进,都可以称之为“分”。
这些结构特点不难把握,但在构思时,怎样选择论据进行论证决定着结构的形式,它是行文思路的重要体现。因此,下面结合组材以论据为切入点来看看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1)点面结合法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皆尽知,所以只需提及。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
下面是一篇《挫而弥坚》作文,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种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这段论据点面结合,“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2)正反法
用内容相反的两个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论点。
年广东一考生《神奇的记忆移植》一文即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正面看,人类将变得神通广大,社会乃至宇宙都将绽开人类文明之花;反面看,记忆功能丧失,知识理解困难。文章的论证一分为二,条理清晰。
(3)变换角度法
年有位考生在《人生的选择》中这样写道:
选择诚实和信誉。不仅是对得起他人,更是对得起自己。假如你选择了欺骗,总有一天会吞下自己栽下的苦果……
选择赞美和歌颂。当一位比你出色的学友获得嘉奖时,你能真心诚意地走过去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祝福吗?……
选择隐忍和坚持。人生的许多时候,不成功是因为我们面对困难的放弃和退缩,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灵的选择。用排比形式展开全文,呈横式结构,富有说服力。
(4)递进法
指在内容上一个比一个深入的论据,如从一般事例到特殊事例,由小事例到大事例等,使文章呈“层递式”结构。当然这种方法常常与论证的思路联系在一起。如有一篇《照镜子的启示》,文章先亮出观点:“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经常‘照镜子’——坚持开展自我批评,力求不断上进。”随后围绕这一主题,分三层论述:一是说“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合适的镜子;二是说要懂得照的方法;三是说照了镜子之后,看到有不干净之处要及时洗刷掉,做一番细致的整理工作。这样层层深入,结构非常严谨。
以上所讲方法,并不是篇篇都要用上,侧重一点用好就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与中心论点挂钩,否则,你论证得再好,也有损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做到严谨。
二、行文要有章法
1、可巧设一个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个妙招。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由感而发,自行雕琢。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1)暗合文旨,(2)意味深长,(3)富有文采。年有个考生是这样设计题记的: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2、可拟设几个小标题。
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标题的拟制必须注意:(1)体现行文脉络,(2)符合逻辑顺序,(3)短语格式一致。
3、应讲究合理分段。
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但过程部分适宜按进程切分成二至三段;若写成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部分适宜按分论点或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论证结构切分成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点:(1)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2)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或全文各段相对匀称,或首尾匀称、中间各段匀称)。
4、精心写好开头
(1)引用名言名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
(2)巧用书信格式。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4)巧用修辞手法。
“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
(5)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6)巧用名人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7)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谦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5、使结尾华美有力。
(1)照应开头,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年湖北一考生《生命的出口》一文的开头与结尾:
(开头)“坐在窗边细细地品着一盏龙井(茶),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打报刊,感觉生活是如此美丽。无意间翻到一篇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未遂,高位截瘫……”
(结尾)“轮椅上的孩子,愿你已经找到了你生命的出口,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满意的答案,愿你生命能够更精彩!”
(2)篇末点题,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意境得以升华。
世上无难事!朋友们:只要你们都能够拥有坚忍不屈的品格,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时的“纸老虎”。让我们共同记住奥斯丁的这句话吧:坚强不屈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奋力追求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3)抒发情怀,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因为感情激越,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
……妈妈,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您啊,为什么您一想起外公就满脸泪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我的记忆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感动和幸福。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抹去您眼中的泪花,让您重现昔日的芳华!(《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平实的语言,蕴含着赤子的脉脉深情,令人动容。
(4)蕴含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源之水绝不会清,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一考生作文)
无论是引用的诗句,还是作者的话均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突然,我竟有一点恐惧,一丝茫然。我还是我吗?思想的获得需要生命去体验,需要阅历去滋润。……这样或许不能达到那些大师的境界,但它属于我。脚印歪斜处有我的人生。(一考生作文)
精美的语言,揭示出人之为人的真谛。实在难得。
文无定法。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要看文章的体裁、内容的表达和中心的需要而定。文章好的结尾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
6、让过渡机动灵活。
“过渡”主要注意两个问题:
(1)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
内容的转换处。文章的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之间需要过渡。写作手法的变换处。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变换处。叙述方式的变换,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如《祝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由前文的顺叙过渡倒叙祥林嫂的一生。
(2)怎样过渡?
过渡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用段落过渡,一种是用句子过渡,还有一种是用词语过渡。另外,还可通过小标题(如《义理、考据和辞章》)或序数词(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来过渡。这些就不一一举例了。
2.8.3训练仿真
一、训练示例
精题精练
(一)根据下面故事梗概,合理扩展,写一篇字左右的记叙文,结构要得体、巧妙,能较好地突出主题思想。
十月革命前的彼得堡。一位青年作家看到一个穷孩子又冷又饿,就在电车上偷偷地把钱塞进那孩子衣服的口袋里,结果遭到误会,竟被当成小偷。
(二)如果要写一篇以“吃”为题的议论文,怎样安排结构?
点拨:
(一)首先要确定一个正确的立意——展示青年作家的高尚品格。其次,再选择个恰当的下笔突破口,构思全文。或设置悬念,几经周折,终于开释;或侧面衬托,激化矛盾,形成高潮。要注意矛盾、误会解除时过渡的合理性、巧妙性。
(二)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来设置全文的结构:其一,横向思维,采用横式结构,如用对比式,赞颂正面“吃”,批判反面“吃”,一正一反形成对比;或用并列式,从“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联想到为广大人民着想,要摆脱一穷二白的困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其二,纵向思维,先举实例(列举社会上各种各样“吃”),再进行剖析(分析各种“吃”的利害),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二、训练仿真
下面是年一位考生的作文,请结合文意,补出过渡和结尾部分。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愿你是高山上坚忍不拔的青松,不愿是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小花。
我是大山的女儿,村里的四边都是山,山上满是那苍翠的劲松。自打我认字起,父亲就教我郑板桥的那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父亲也是个坚强的汉子,总不轻易向困难屈服,我从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看出了坚强的所在。
大概便是因为这言传身教的影响吧。那年冬天,母亲在田里干活儿,天阴沉得可怕,像是要下大雨了。母亲的身体不好,却还硬撑着
……
后来,大雨倾盆而下,无情的山洪卷着一块大石头翻滚而下,可怜母亲的双腿,便从此失去了。父亲也变得更深沉了。这突如其来的厄运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再一次陷入了困境,而我,也正面临着辍学的命运。我哭了,哭得心里一阵一阵的痛。家里需要我,我不能撒手不管,然而,我也渴望能和同学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这两种想法弄得我进退维谷,我甚至也想到过要放弃学业。但是,当我独自一人在大山里宣泄心中的痛苦时,得到的回音却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这副对联终于让我想通了。我一定要改变家里的现状,实现心中的理想!只因为我是大山的女儿,有着坚韧不屈的品格。一方面,我尽心尽力地搞好家里的事务,替父亲分忧;另一方面,又随时随地挤时间复习功课。如今,我又能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读书习字了。
点拨:
过渡:我自小就很倔强,坚韧一直是我追求的品格,在经历了那令人悲痛的往事之后,这种品格越来越让我觉得可贵了。结尾:可参见“结尾——华美而有力”部分的“第二种方法”。
2.8.4迷雾导航
1、迷雾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又称之为谋篇布局。高考作文在布局谋篇上不严谨与不完整的具体表现如下:
1、结构不严谨:①不太和谐,不太自然,上下文之间脉络不太通畅,过渡有些生硬。②各部分之间有逻辑关系不太严密,有重复、矛盾或互不相干的现象。③一平湖水,无曲折变化。
2、结构不完整:①文章的各个局部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②文章的各个局部不太相对齐备,有的部分残缺。③有关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不太恰当。
2、导航
第一要强化系统训练,突出结构意识。
平时作文训练要到位,要有“列提纲意识”。平时作文要列提纲,考试作文也列提纲。
要有“层次意识”,段落层次要分清,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事理构成的规律与事物发展的规律;写记叙文要按照时空、逻辑顺序,编故事与写小说要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写议论文要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常规。
要有“中心句意识”,一段文字常常要通过恰当的中心句来表情达意。
要有“过渡意识”,不可油水不分离、彼此生硬地“拼装”在一起。
第二要破除思维定势,避免结构僵化呆板。
结构要灵活变通,不可僵化成“新八股”。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结尾都发一通号召性议论。有的考生受以前读后感的影响,写话题作文居然套用“引、议、联、结”模式。有的考生过渡机械呆板,比如议论文要例证了,总喜欢来一句“像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结尾要总结了,总喜欢用一个词语“综上所述”。
议论文在章法处理上,要破除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论证。比如论证“合作有利于成功”,除了运用大量事实论证合作成功的存在,要再深入一层了。其实还可以揭示其原因,还可以从反面论述不合作导致失败的现象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