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习性 >> 生态文明湿地他为东方白鹳筑巢守家与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汝希):候鸟从曲水环抱的草甸上腾飞而起,漫天的金色夕阳映照出了它们优美舒展的剪影。
一望无际的湿地、盘旋的候鸟,这样美丽的景色左玉涛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作为黑龙江嘟噜河湿地的保护者,自年黑龙江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他已经与这些候鸟相伴了15个年头。
鸟蛋要拣出一半留一半
黑龙江嘟噜河湿地保护者左玉涛年就出生在这里,他见证了这片北大荒原始湿地从大到小、又由小到大,野生鸟群由多到少、又由少到多的全过程。一说起湿地和候鸟,左玉涛的语速快了起来,“鱼多、鸟多,什么都有”是左玉涛对黑龙江嘟噜河湿地最初的印象。
在左玉涛的记忆里,每年春天候鸟回来时,朋友的爷爷都会带着他去湿地里拣大雁和野鸭子蛋,用不了一上午时间就会拣满两大筐。他一直记得一件事,爷爷每次发现大雁和野鸭子蛋时,从来不会连窝端,总是拣出一半留一半。年幼的他曾问爷爷为什么要将蛋留下一半,爷爷告诉他:“如果我们全拿走了,鸟就没了后代,我们就再也吃不到蛋了。”简朴却深刻的道理刻在了左玉涛的脑海里,在他的印象里,那时的人们与湿地和谐共处,并且人们从来都不会伤害候鸟。守护的意识也就是这时在左玉涛的心里生根发芽。
如何让湿地由小变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三江平原开发的步伐加快,大片的苇场湿地变成了粮田,原来一望无际的湿地越来越小,野生鸟类也因此越来越少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年嘟噜河湿地被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年又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不久,左玉涛也被调到了保护区工作,变成了湿地的保护者。
如何让陪伴了左玉涛几十年的野生鸟类再度飞回来?左玉涛深知,要想让野生鸟类再次多起来,就必须让湿地再次大起来。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左玉涛带领保护区管护站所有工作人员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曾经的湿地开垦成了粮田,田地开垦不易,保护区又是在粮田开垦之后成立的,左玉涛明白退耕还湿将会是一场难打的仗。为了加大退耕还湿力度,年到年,左玉涛跟当地老百姓“抢”了两年的土地,同时加强蓄水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维持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年以来,近公顷的湿地无水区得到了水源补充,植被得到了恢复。随着积水面积的扩大,多年不见踪迹的各种珍惜鸟类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保护区。年7月,通过人工观测记录和电子监控网络数据显示,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春季迁徙候鸟就达25万只,包括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余只、丹顶鹤20余只、白枕鹤30余只、蓑羽鹤40余只、白头鹤30余只。
春天来了,东方白鹳留下来了
湿地变大,候鸟归来,嘟噜河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左玉涛的步伐却停不下来,一次偶然的发现,他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标。
年9月,候鸟回迁的时候左玉涛在保护区内发现了十几只东方白鹳。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短短几天之内,左玉涛发现保护区内的东方白鹳竟然增加到了多只。直到现在提起当初的这一发现,左玉涛仍然很兴奋。东方白鹳对环境的要求极高,大批的东方白鹳出现在这里正说明了嘟噜河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变好了,生态系统维持在非常健康的水平。
这一发现让左玉涛惊喜不已,他下决心要把东方白鹳留在嘟噜河湿地,变迁徙地为繁育地。但对于保护区来说,将东方白鹳留下来进行繁育也是头一回,对此毫无经验的左玉涛心里也没有底。左玉涛当即决定启程去有经验的保护区进行学习。
春节假期一过,左玉涛带领保护区管护人员共建了20座东方白鹳人工鸟巢。东方白鹳对巢穴的要求高,不同于丹顶鹤等将巢筑在地面的鸟类,东方白鹳的巢穴需要建在高7米的地方。左玉涛带领管护人员顶着风雪爬上高处,起早贪黑地干了半个月,这其间只回过一次家。
随着春天的到来,东方白鹳回来了。
“占巢了,又占巢了!”左玉涛每天都会远远地猫在草丛里拿着望远镜数着数,终于,3个鸟巢都被占领。“当年筑巢,当年招引,当年成功繁育十只幼鸟。”这是我国当年招引、当年成功繁育东方白鹳的第一例。
年春天,又有多只东方白鹳迁徙回保护区内,共孵化出21只幼鸟,是年的两倍多,并且经GPS定位显示,今年春季迁徙回来的种群里,有5只是去年在这里出生的。这已经能够证明,黑龙江嘟噜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继洪河自然保护区之后,我国最北端又一处东方白鹳之乡,而在左玉涛的书架上也静静地摆着一本奖状证书——“东方白鹳保护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