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年来多种候鸟保护见

发布时间:2022/11/25 21:26:11   
北京青春痘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311/8736666.html

央视网消息:今天(10月8日)是世界候鸟日,也是今年的第二个“世界候鸟日”。“世界候鸟日”一年两度,分别设在5月份和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是“光污染及其对候鸟的影响”。现在正值候鸟南迁,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我国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是如何吸引候鸟在迁徙途中驻足“加油”的。

前不久,河北省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一只大鸟落在保护区的人工繁殖塔上,经河北省林草局组织8位国内野生动物专家鉴定,这只神秘的大鸟名叫白鹈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前在河北省内没有观测记录。

同样,被首次记录到的还有白洋淀上这一群鸭。您可别小看它们,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极危物种”,全球不到只。这也是白洋淀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在此育雏。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处二级调研员陈振平:今年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繁育的幼鸟,我们也捕捉到了幼鸟的影像。野生动物种类的增加预示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改善,白洋淀现在有鸟类种,比5年前增加了31种。

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鸟类救助、野化、训飞,帮助它们重返蓝天。在河北乐亭,野生动物救助站成功救治并放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鹰;而在江苏盐城,今年刚出生的42只丹顶鹤宝宝们正在进行训飞,向着蓝天冲刺。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野生数约在只。为保护这类珍稀候鸟,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电孵化等人工繁育方式,实现丹顶鹤数量增加。去年,保护区成功孵育了28只丹顶鹤,今年的数字又创下新高,达到42只,成活率%。

播放视频画中画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等濒危物种在这里监测到的数量正逐年递增,这里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候鸟“国际机场”。

从空中俯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东台条子泥区域,潮间带滩涂蜿蜒狭长,这里也是黄海和东海交汇处最具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带之一。

不久前,鸟调人员在当地记录到濒危物种小青脚鹬达到只,打破了去年只的纪录,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是目前为止全球记录到小青脚鹬的最高种群数量。

十年的时间,从全球种群估值只到在中国一处的监测数值达到只,数字翻番的背后印证了保护措施实打实地奏效。条子泥湿地位于全球候鸟迁飞区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中心位置,当地通过退耕还湿,人工打造了超过万亩的高潮位鸟类栖息地,为候鸟提供了觅食、休息的场地。

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科研报告,年,条子泥湿地最少支持了92种30万只水鸟在此停歇,而今年的数字有望进一步增加。

播放视频画中画

福建厦门也叫“鹭岛”,因候鸟得名。眼下,在厦门的候鸟栗喉蜂虎也正在集群准备南飞。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统计今年栗喉蜂虎在保护区内的繁育情况。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内窥镜查看栗喉蜂虎巢穴内的情况。这些看上去很像是泥巴墙的建筑,其实是人工建造的候鸟巢穴。栗喉蜂虎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每年4月至10月都会成群造访厦门。

8月份开始,出壳的小鸟慢慢学会了飞翔,栗喉蜂虎们也陆续离开了巢穴,飞离保护区。研究这些空出来的巢哪些巢是假巢、哪些有繁殖过的痕迹、明年的巢区要怎么建造,都有讲究。

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已经渡过了11个繁殖季,保护区内栗喉蜂虎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最初几年,每年来厦门繁殖的栗喉蜂虎只有四五十只,到今年已经达到了多只。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师生们也把保护栗喉蜂虎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根据他们的调查,今年保护区内有繁殖迹象的巢穴就有多个。

保护的成效不仅在巢区,厦门市区的栗喉蜂虎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天气转凉,这些美丽的小鸟也在做着南迁的准备,从泉州、漳州、金门等地陆续飞来厦门“集合”,最近,在五缘湾湿地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三四千只栗喉蜂虎集群的景象,也令市民惊喜不已。十年的保护初见成效,未来的每一个夏天,这块城市中心的小小绿洲也会继续等候着栗喉蜂虎的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