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中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119/8604561.html七夕之后,便是立秋。将“秋”字拆分,禾与火,春出禾苗,生机盎然,背后隐匿微弱火星,随即燃烧成熊熊大火,万事万物被烧得通体透亮,如风如烟,“风烟都做出了秋模样”。可这秋模样,太狡黠。累累硕果压枝丫,黄金稻田淹膝上,满眼收获,满心欢喜。可转瞬,秋风一拐弯,两行泪滴挂脸上。“愁”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秋在心上便成愁。秋天出生,或喜爱秋天的人,大多有“余愁”。本文作者,作家文珍“从小就不喜欢秋天”,却也没有因此少感受到秋天带来的惆怅。直到后来到了北京,才渐渐明白,“有时我们不喜欢一个季节,大抵是因为一直没机会见到它最好的样子。”关于立秋,孟浩然有,“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杜牧也曾作“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不过,作者认为,“精微至于毫端、喜悦稍瞬即逝的立秋,还是属于脉脉轻愁的秦少游: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秋天的童话》风烟做出秋模样,人间万事成惆怅文珍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秋天,大约因为怕冷的缘故。总感觉一入秋,天气就越来越冷,一年的好日子所余不多了。能想起来的人生第一次感到惆怅,约莫发生在五岁那年的八月某天。知道很快就要被送去上小学了,一个阴天,站在祖母的架子床边发呆,陡然间意识到以后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了。虽然一整个暑假都被大人逗说上学了要争当班长,好像颇有志向的样子,但当真“戏言身后意,都到眼前来”,还是有点傈僳不安。尤其上的还是当年湖南试点的五年制实验班,被爸爸扛在肩头大步迈入小学校门时还在想:实验班是什么意思?是要拿我做实验吗?当时刚看完后来变成童年阴影的《黑太阳》,里面有日军七三一部队拿人体做细菌实验的情景,所以一听到“实验”二字就心惊胆战,又模模糊糊地觉得爸妈不至于这么坏。不知为何,一直也没有开口问。就在这样忐忑的心情里上了几天课,才渐渐胆大活泼起来,有一天看老师身边围了一圈人走不过去,直接站在凳子上把作业本甩上讲台。老师楞了一下,立刻扔回来:自己走过来交!眼见作业本如非洲丛林原始部落的U形飞行器一样有来有去,我心痒难耐,好不容易才按捺住重新扔回去的冲动。第一次考试也是场笑话。考卷发下来,我写着写着,就把试卷对折,再对折,最终折成很小的一个方块好好收进书包里。老师在一旁看得发呆:你干啥?我理直气壮道:我带回家去做。这件事被家里人笑了很久很久。但东坡先生的话总是对的,“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因此一辈子都记得那个伤心的秋天。不喜欢秋天还有一个缘故,就是户外活动变少了,南方又没什么秋游的概念,暑假结束要一直等到寒假才可以出去打雪仗——根本华南地区也没什么红叶可以看,无论是湖南,还是后来随父母搬去的深圳。广东其实更惨,因为连温度都四季如恒,唯一可以暗示季节更迭的,是九月街头出现的水煮山东新花生,能稍微传递一点来自北方的丰收气息。另外,天气虽然不冷,但好歹拉手不易出汗了。读高中时身边的早恋似乎真的大多开始于秋天。夏天太热了,非但不是读书天,更不适合情感教育。反正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完全不能体会秋风悲画扇的苍凉,而一径浅薄地喜欢春天,夏天,最好是春夏之交,仲春的花还没有谢尽,无边的草木渐渐葳蕤,世界充满崭新的气息。是到了北京,才渐渐开始知道秋的好处。但最初惊艳还不是在北京,而是刚读研的那年国庆自己去五台山玩。恰好也是个阴天的下午,信步走至一座游人罕至的后山,发现四处都是高大笔直的白杨,枝头将落未落的叶枯卷如铃,被四下里的风吹得猎猎作响,整个山谷都是此起彼伏的乐声。我渺小地站在山谷之中,被这大自然的交响乐团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想:原来黄宾虹的画竟全不是写意,都是写实。实在北方的山就是这样枯瘦且寸寸皴裂,到处都是肃杀的风,但肃杀里也自有一种阔大的意境和粗粝的美,加上大风拂过刚历经夏日暑热的皮肤,让人陡感从未体验过的狂喜。秋天的乐事之一,还有在空旷之地放孔明灯。有次是在长城脚下的小村庄放,纸灯飘飘荡荡飞过村头的矮树,向广袤无边的田野飞去,变成夜空中极微小的一点红。不知会不会落在玉米地或高粱地里,但初秋作物水分尚足,当不至于落地即燃。夜空深且黑。高远,寂寥,空气像水晶。我仰脸看到脸酸,心下却澄明。许下的愿能不能实现,反倒没有关系。有时我们不喜欢一个季节,大抵是因为一直没机会见到它最好的样子。北国的秋是有名的,以前不知道,来了才知道真的好。这样好,怪不得有人总是要拿秋天写文章作诗。北京最好的时候据说是九月。但一入八月,几场暴雨一下,暑气就一点点被镇压下去。忍不住和南方朋友说:雨后空气里都是下半年的味道……自己都觉得这像一句诗,但终究没力气把它扩展成一整首。再加上一年过半,年初计划的许久事根本没有完成,更觉得惶惶然。想起前两年日记也写过立秋,找出来看,发现几乎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每年夏天结束进入秋天的此刻,都是特别容易感到沮丧的时刻。因为又一年流光虚掷——当然也有高兴的时候,特别是吃到很甜的玉米和玫瑰香葡萄时。想起若干年前和北京城初遇也正是在这个月。总而言之,八月于我是非常特殊的季节。是夏末,又是秋初。是一切盛大的终结,也是若干衰败的开端,是正午炎热的寂静,又是深夜沁凉的蛩鸣。是关于春夏的蜜糖梦境。又是一年所余无多直奔寒冬的现实。我因此发现我不喜欢的原来不是秋天,而是时间的流逝。而秋天的过错在于落在下半年,更容易让人觉得急景凋年。每年这时里尔克那首《秋日》都要被无数公号翻出来,重复“到时候了”,众人一起缅怀夏日的盛大。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不管多么怕老,终于也到了在餐厅被人叫姐姐阿姨的年纪了。人生的秋日即便姗姗来迟,迟早也会不可抗拒地降临。想起《枕头人》里的作家弟弟为了让自己的暗黑童话留在世界上,不惜被警察处决;就庆幸自己还有时间,没必要立刻做这样残酷的抉择。还有很多个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可以一直安或不安地在林荫道游荡下去,写下去。这样想着,就觉得没有那么害怕即将到来的秋天。而且不管怎样,立秋前一日还是七夕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真是我所知道的,最最骄傲的情诗了。我喜欢里面的自信和他信:我和你都是很好的,比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人都还要更好,都更该在一起。这样的肯定坚决,只能发生在一个开始懂得珍惜,又尚未对爱与美失去兴趣的浆果成熟的季节。写这诗的秦观,或许也刚行至人生的中段——立秋未秋,若干人生的收获和希望都还在路上。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里尔克《秋日》,冯至译立秋没有“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急迫,更不会夸张到“胡天八月即飞雪”;只能回到这首经典来。但我至少不肯重复“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人生没有这样的绝对而丧气。也许精微至于毫端、喜悦稍瞬即逝的立秋,还是属于脉脉轻愁的秦少游。在距今千年的北宋,一个同逢七夕的立秋,他写: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渔家傲.七夕立秋》他连惆怅都是极淡的,像立秋雨后初生的凉意,惆怅之余,也不是不肯接受世界新的模样。等再老一点,再耐心一点,或许就可以风烟俱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样。我想立秋的立,约莫也有等待的意思。《秋天的童话》文珍,青年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曾出版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柒》。台版自选集《气味之城》(,人间出版社)。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现居北京。
编辑彻狗彻尾
图来自网络
知识
思想凤凰读书文学
趣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