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种类 >> 活久见仙鹤突降灵堂作揖再拜愿老人早登极
昨天一段视频新闻“87岁老人去世,仙鹤飞入灵堂鞠躬”
仙鹤步履从容,直奔灵堂主室,在棺椁前低头作揖,非常生动
图片来自于网络这一幕,用明代蒲庵禅师,给宋徽宗《瑞鹤图》题诗的最后两句来形容,最为恰当:“此时老鹤如可呼,便欲骑之上天阙”。
此情此景,百年难见。
上一次听说,还是北宋宋徽宗年间,都城汴京上空忽然祥云环绕,低映端门,一群仙鹤袅袅飞来,在宫殿上空鸣叫,久久盘旋,不肯离去,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时任天子宋徽宗也亲眼看见,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来向他朝拜,认定他是明君英主,预兆国运昌隆,于是将这盛况挥笔画下来,名为《瑞鹤图》。
宋徽宗《瑞鹤图》现存于辽宁博物馆在古代,仙鹤素来是仙风道骨和长寿的标志,也是高尚品德和尊崇地位的象征。
远古时期的《易经·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讲的是鹤在山阴鸣叫,其子在山阳和鸣,一种祥和的象,说的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推杯换盏,一唱一和,饮食宴乐合乐之意。
《诗·小雅·鹤鸣》里:“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意思是鹤鸣于沼泽的深处,很远都能听见它的声音。以鹤比喻贤士身虽隐而名犹著。
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
春秋时期莲鹤方壶现存于河南博物院仙鹤的神话色彩起源于道教。黄老道学在东汉兴盛起来,后发展成为道教,创始人是年前的张道陵。他学道的地方就是鹤鸣山,山间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这里还有待鹤轩、听鹤亭等建筑。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后来,道教认为仙鹤是仙人的化身,道士们自称为“羽客”或“羽士”;道士所穿的道服也被称为“鹤氅”;道士去世,称为“羽化登仙”或者“驾鹤西去”。
随着神仙出场往往有仙鹤相伴,仙鹤本身逐渐也就成了神仙的象征。民间对它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含义,用它来寄予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唐朝的刘禹锡写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大文豪苏轼会写:“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等等等等,古来今来,无数的文化KOL都为它代言过。
到了明清时期,一品文官官员的朝服上所织造的图案就是仙鹤。认为仙鹤的品质是忠贞清正、品德高尚,希望做官的人不要比鸟差。
图:清代文官一品仙鹤纹
历朝历代的匠人们都将仙鹤做在瓷器、家具、屏风上,以求吉祥如意。
而千年后仙禽再次现身人间,与人沟通互动,想必这位老人一定生前好事做尽,身后神兽通灵,驮他驾鹤西去。
视频发出来之后,网友质疑仙鹤上门是殡葬服务,而殡葬公司已经发声否认。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仙鹤一般指丹顶鹤,不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是我国一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至年,全世界的丹顶鹤总数至估计仅有只左右。想想这仅有的1/,从空中不偏不倚地落在灵堂大门,和其他来宾一样信步走入灵堂,对着棺材弯腰作揖,整个过程仙鹤都很冷静从容,此行目的很明确,并没有误入之后地乱飞乱撞之慌态。
因果福报,可以由大家自行想象。至少仙鹤扶柩,羽化登仙这一幕,终于不再是千年前书本上的神话。
有仙鹤护驾,愿老人早登极乐。
也祝天下人都怀善念、做善事、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