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中国丹顶鹤故乡

发布时间:2022/8/15 13:57:42   

新华社哈尔滨7月17日电题: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中国“丹顶鹤故乡”推进野生种群壮大

新华社记者杜斌王建刘昕宇黄河

清晨时分,徐惠提着一桶小鱼,开始了他在中国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此时丹顶鹤正在芦苇丛中漫步。看到徐惠过来,丹顶鹤朝他奔来,用尖嘴夹起小鱼。

今年44岁的徐惠说,这些丹顶鹤就像他的孩子,每天早晨都会飞过广阔的沼泽地,聚集在身边,等待他喂养。“每天看不到它们我就难受。”徐惠说。

水中、草丛上的丹顶鹤。(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面积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丹顶鹤栖息繁殖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和驯养野化基地,被称为中国“丹顶鹤故乡”。

徐惠在保护区做了13年的饲养员,主要负责喂食和监测放归到野外的丹顶鹤,帮助它们适应野外环境。每年4月至9月末,是丹顶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的日子,也是徐惠最忙碌的时节。每天他要四五点钟起床给丹顶鹤喂食,工作到晚上八点。

近年来,在徐惠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世界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壮大和物种保护。

一只丹顶鹤在芦苇荡中。(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目前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只,已列入全球濒危种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世界丹顶鹤种群中还保留自然迁徙习性的为数不多,中国的扎龙种群就是其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文锋说,到了秋季丹顶鹤从扎龙迁徙到黄河入海口、江苏盐城等地越冬。

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建立。自建区开始,保护区就开展了丹顶鹤的人工繁育、驯养工作,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专项研究,建立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丹顶鹤人工繁育驯养野化种群和种源保护基地。

一群丹顶鹤在空中飞翔。(新华社记者刘昕宇摄)

保护区成立之初,国内外没有系统、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工作人员就想起农村土办法用火炕孵化鸭雏鹅雏的技术,在家里的炕上孵化小鹤。上世纪70年代,第一只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鹤宝宝”在土炕上诞生了。

据王文锋介绍,目前累计人工繁育丹顶鹤只左右。其中,部分调往国内和国外动物园及珍稀动物饲养单位,对这一濒危物种交流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人工繁育,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一直探索如何将笼养丹顶鹤进一步野化,补充到野生丹顶鹤种群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和野化服务中心主任高忠燕说,经过40年的实践,扎龙自然保护区逐渐摸索采用“放飞逃逸”和“半散养”方式开展丹顶鹤的野化工作。

鹤群正在水边嬉戏觅食。(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放飞逃逸”是指通过放飞训练使丹顶鹤适应野外生活之后,逐渐离开放飞群体,与野生鹤共同生活。“半散养”则是指在每年的4月至6月丹顶鹤达到性成熟时,经过择偶、繁殖配对后,保护区将它们放归野外,使它们繁育的后代可以与野生鹤一起生活,到秋季迁徙季节一同飞往南方,从而完成野化过程。

徐惠说,每年他最开心的事是发现丹顶鹤在秋季飞离扎龙前往中国东部沿海过冬,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野外环境,完成了从笼养丹顶鹤到野生丹顶鹤的转变。

多年来,徐惠也见证了扎龙自然环境的改善。他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从小生活的扎龙村很多村民已经搬到了附近的城市。

一只丹顶鹤在人行道上溜达。(新华社记者刘昕宇摄)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29亿立方米的水从附近的河流调往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以防止湿地退化,为丹顶鹤等珍稀水禽营造适宜栖息地。

目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人工驯养散养丹顶鹤多只,丹顶鹤半散养繁殖对稳定在15对。为了掌握丹顶鹤的野外分布情况,扎龙保护区采取GPS定位和设置脚环的方法来进行跟踪监测。

高忠燕说,目前保护区已累计野化放归丹顶鹤余只;累计反馈成功迁徙监测数据15条,其中年环志号L丹顶鹤在韩国铁原被监测到,年环志号L丹顶鹤在盐城被监测到。

一只刚出生的幼鹤。(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饲养员徐惠提供)

“在中国盐城、韩国铁原发现扎龙种群的野生丹顶鹤,证明多年来中国对丹顶鹤种群保护的探索是有效的,为推进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壮大和物种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年从事湿地鸟类研究的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晓民看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保护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带来野生丹顶鹤数量增加,是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一种有效补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1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