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徐州十年色彩之变,折射生态环境之变
云龙湖荷叶间飞鸟嬉戏。记者秦媛摄
十年快速发展,十年沧桑巨变。
时光如同一个看不见的魔法师,一点点拭去天空的雾霾,一根根拔掉城区的老烟囱,轻袖拂过,满目疮痍的塌陷地、废弃宕口变成了一座座美丽的公园绿地。
“魔法”背后,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徐州决心,是十年磨一剑的砥砺艰辛。这份决心与艰辛,推动徐州生态底色由“灰”转“绿”、天空由“灰”变“蓝”,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向着“美丽徐州”的目标奋勇前行。
记者吴云
生产之变深耕“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夏日骄阳似火,一走进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余块单晶硅高效光伏组件便映入眼帘,它们犹如追光逐日的“精灵”,尽情沐浴着阳光。光伏板下,有碧绿的菜园、美丽的鱼塘;路灯两侧,蓝色的光伏板和白色的风机“保驾护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风光互补都在这里得以实现。
这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今年4月开始并网发电,一年可发电约万度,除供淮海大数据中心使用外,剩余电量进入国家电网销售。每年可节约标煤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经管部副部长刘青介绍,他们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光伏发电二期项目。
这座在庞庄煤矿原址上拔地而起的电厂,成立于年,在实现由“黑”到“白”的转变后,如今又增添了一抹“绿色”。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年来,“美丽中国”“美丽徐州”的概念在不断丰富、完善,徐州众多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都是它的注脚。
江苏诚意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于年成立。为推动能源利用方式变革,次年3月组建江苏诚意新能源有限公司,带着满满“诚意”一步一个脚印向绿色转型。年1月,江苏诚意水泥集团5.5亿元大手笔投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投产,意味着这家曾以水泥为生的企业走上了一条更新更轻的发展之路。
徐州是历史上形成的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截至年底,全市共有钢铁企业18家、焦化企业11家、水泥企业62家、燃煤电厂24家。这些数量众多的重污染企业位于城市北部,一根根刺眼的老烟囱穿插在高楼大厦之间,曾是城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年5月至年6月,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家重点工业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集中式布局、减量化发展和绿色化改造,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振兴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两年之后迎来涅槃重生,徐州市四大产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年底,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产业政策允许类,填补全市板材空白和优钢特钢空白;焦化行业装备全部达到国家允许类,全部实现余热利用;水泥行业产品由水泥升级为商砼、预制件、装配式建筑及桥梁构件等绿色高端建材。
减存量、优增量,增加生态“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发展“含金量”。十年来,徐州汇聚治污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跑出了绿色转型“加速度”。
生态之变
保卫“徐州蓝”
扩展“徐州绿”
立秋过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这是一年中空气质量最佳的时节。去年8月,徐州市PM2.5浓度首次降低至40μg/m3以下,这是有监测数据以来徐州市PM2.5浓度的最低值。
翻翻徐州十年来的监测数据,最早记录是在年,标况数据为PM2.5浓度65μg/m3,优良率63.2%;年实况数据为PM2.5浓度42μg/m3,优良率79.2%。虽然统计标准稍有差别,但依然可以看出徐州生态环境跨越式的进步。
“蓝天白云已然成为徐州常客,成为老百姓的‘不动产’。”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王吉峰感叹道。
保卫“徐州蓝”,科技显威力。从事环保工作27年的喻海回忆,环境执法工作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PID、无人机、走航车等高科技执法装备,到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数据战队等智能化监管平台,从以前的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收排污费,到现在通过非现场执法开出远程罚单,这一系列创举都是10年前不可想象的。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它们的质量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况。
,徐州生态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全年拥有“蓝天”个,同比增加29天。PM2.5浓度42μg/m3,同比降低16%,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
这十年,也是徐州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成就显著的十年,是城市面貌天翻地覆、徐州“绿”逐年扩张的十年。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唯一的煤炭基地,长期大规模开采给徐州遗留了42万余亩采煤塌陷地、10万余亩工矿废弃地,也为自身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从飞瀑倾泻、岸芷汀兰的金龙湖宕口公园到烟波浩渺、群鸟翩跹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再到去年开放的兼具生态景观、休闲健身、防汛泄洪功能的泉润公园,生态修复已成为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重要手段。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了“地球疮疤”,留下了满城青绿,给徐州人民带来了享之不尽的福祉。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时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年来,徐州牢记殷殷嘱托,稳步推进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截至年底,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6.64万亩,治理率为62.9%。年8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全省首届26个“最美生态修复案例”,潘安湖和另外3个生态修复项目光荣上榜。
年12月底,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顺利收官,全市共完成项目个,完成投资.3亿元,投资完成率%。“五年计划”紧随其后列上日程,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8亿元。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荣誉接踵而至。森林覆盖率27.8%,连续16年全省第一,成为全省最“绿”的城市。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加厚实。目前,铜山区、新沂市先后完成了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工作。根据统计,仅铜山区就有维管植物科属种、哺乳动物20种、鸟类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即东方白鹳、丹顶鹤和金雕。
据民间组织徐州野鸟会观测,截至年底,徐州现有鸟类种,其中包括白鹤、白头鹤、青头潜鸭、彩鹮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野生动物,苍鹰、雀鹰、黑翅鸢等3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生活之变
建设“无废”
践行“低碳”
早上离开家门时,家住橡树湾的刘女士习惯性地带上分类好的垃圾,路过小区内的垃圾分类亭时,分别投入“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些生活垃圾将由不同的车辆运往位于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宝。“10年前,我们住的老小区垃圾房里的垃圾常常会堆积如山,到处都是苍蝇蚊虫,那时候都没听说过垃圾还要分类。”刘女士说,现在小区垃圾分类亭越建越干净,跟小区环境非常协调。
“无废”,已经慢慢渗入徐州人的日常生活。
自年被确认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徐州科学编制《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形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坐标系、路线图和任务书。积极构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市场化保洁、收运、处理处置和监管体系,颁布实施《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6%。新建4座、扩建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提升到每天吨,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原生垃圾“零填埋”。
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徐州“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8亿元,占地约亩。园内已建成运营日处置生活垃圾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置、危废材料处置等10余个项目也顺利投产。服务范围覆盖徐州市大部分城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双碳”目标下,《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科学制定了49项指标,51个任务和56个工程项目,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开局。
“无废城市”宣传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和培训活动0场,发放各类宣传品.7万件。培育“无废学校”“无废机关”“无废书屋”等12类“无废细胞”余个。
7月27日上午,徐州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开工。至此,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已初具规模,一期规划已组网运行、二期规划正在建设、轨道多网融合发展、“轨道+公交”两网融合……“轨道上的徐州都市圈”呼之欲出,也让徐州人的低碳出行又多了一些选择。
徐州市环保集团江苏彭城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副院长赵良教授也有一笔账:按照地铁能耗计算,10公里每人约耗电0.06千瓦时。从户部山到大龙湖约10公里,驾驶电动小汽车约耗电1.16千瓦时。一个人乘坐地铁单趟就可以省电1.1千瓦时,2万人次就可省电2.2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约千克。
“低碳”,已经成为徐州人的一种态度。少开一次车,少搭一次电梯,空调调高一度,出门随手关灯……
着力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徐州。驰而不息,只此青绿,徐州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