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繁衍 >> 我眼中的黄河候鸟变留鸟,黄河三角洲做对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秋染黄河口,今年的“鸟类国际机场”又开始变得繁忙起来了。近年来,随着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过路”的候鸟“乐不思行”,丹顶鹤和其它鸟类齐聚湿地,在这里停歇、安家。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繁殖地。东方白鹳从年的2巢繁殖7只雏鸟,增加到目前的巢繁殖只雏鸟,累计成功繁殖雏鸟只。与东方白鹳并列的保护区旗舰物种还有黑嘴鸥。黑嘴鸥对繁殖地要求苛刻,常常被视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也被叫作“湿地精灵”。优良的觅食环境吸引了更多水鸟前来栖息、繁衍。候鸟变“留鸟”,苛刻的鸟儿已经把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当成了自己的新家。
为啥黄河三角洲这么受鸟儿青睐?因为当地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整治工作从不含糊。
近年,这片鸟类“国际机场”遭受到了入侵物种的威胁。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呈爆发式扩张,严重威胁本土动植物生存,影响海岸线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称得上湿地生态“杀手”。
为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保护区摸清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分布现状与入侵机制,提出滩涂高程是互花米草向陆扩张的主要限制因子,还探索建立了不同潮滩位的互花米草治理关键技术体系,预计明年全部治理完成。届时,这一大片将会恢复往日虾蟹满滩、百鸟逐飞的自然景观。
除了向“湿地杀手”宣战,东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也取得显著成效。
不仅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周边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正式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还开展了湿地恢复工程、生态补水工程、鸟类栖息地改善工程等。年至今,黄河三角洲累计生态补水3亿多立方米,吸引了更多鸟类。
据统计,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内观测鸟类由年建区时的种增至种,其中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
来到黄河三角洲,你会见到“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景象,每张截屏都是屏保!欢快的鸟儿们在广阔的湿地内飞翔、欢叫,给黄河入海口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