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中国文化课文化的古往今来

发布时间:2022/5/9 10:18:32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我的生命基调,是以最大的安静,穿越最险的峡谷。-余秋雨

这本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是3月的阅读书籍,一个月细读一本,去感受中国文化的古往今来。

《中国文化课》架构图

这本书分为5个部分来讲余秋雨心中的文化:

(一)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集体人格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长期沉淀后的结果。

余秋雨提倡一种历史观是“以人带史”-历史文化的进程,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伟人去推动的。时势造英雄,时代的精华全都浓缩在某个伟人身上,然后爆发,最终影响了文明进程的方向。

盛行“魏晋风潮”的魏晋时期,一流文学家当然要数曹操,他的成就,则是汉语文学的主要原创者。我们很难把文学和曹操联系起来,说起他,我们更多考虑到的,是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成绩。但是,我们熟知的很多诗句,诸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其实是他的原创。“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追求大美,李白会更受欢迎。但是在这个追求美的过程中,偶尔累了,还需要一个朋友谈心,那这个人非杜甫莫属了。”宋朝,一个虽然有着极高的文化教养,却冷静而真实的朝代。

(二)历史文脉

1.文化争抢

在文化争抢中,以鸠摩罗什为首的佛教文化在凉州开花,唐朝的话题很多,但显然一直保留着浓重的凉州风范。一首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另一首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唐诗

余秋雨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晋阳秋色”中。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唐代的集体人格中,能够明显找到北方大漠狼烟的成分。所谓诗性,其实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敏感,敏感于自然和人性之美。如果把这种敏感变成了可以无限重复的搭建,这个误会就大了。

在书中,余秋雨写到关于杜甫和李白相遇:

这就像大鹏和鸿雁相遇,一时间巨翅翻舞,山川共仰。但在它们分别之后,鸿雁不断地为这次相遇高鸣低吟,而大鹏则已经悠游于南溟北海,无牵无碍。差异如此之大,但它们都是长空伟翼、九天骄影。

3.宋朝文化

宋代的文化成就很多,余秋雨从人格的角度着重讲述了三种人物:1.一位文化全才;2.两位文化高官;3.三位战乱诗人。1-文化全才是指苏东坡;2-文化高管是王安石和司马光;3-战乱诗人为李清照、陆游和辛弃疾。苏东坡《寒食帖》

4.小说戏剧文化

余秋雨眼中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首先以浩荡的情节和鲜明的形象,反转了历来儒家的道义传扬方式;《水浒传》则以一座梁山,反叛了三国的道义;到了《西游记》,一座梁山已经不够玩的了,从花果山、天宫到一个个魔窟,都是孙悟空反叛的连绵梁山;《金瓶梅》反叛三国型、水浒型、西游型的各类英雄,以彻底非英雄化的平民腐烂方式,让人别开眼界;《聊斋志异》则把人间全都反叛了,送来夜半狐仙的爽朗笑声;《红楼梦》的反叛就更大,对繁华、人伦、情爱,全都疑惑,又决然地拔身而去。

(三)儒佛道家学说

1.儒家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第三单元,总标题是“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性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在本书中余秋雨举了一个关于君子的例子:王阳明。对于王阳明,总共就3条:

第一条:"心即是理”。

第二条:"致良知”。

第三条:"知行合一”。

与一般的哲学观点不同,这三点,都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存在:我的内心、我的良知、我的行动。这个稳定的主体,就组合成了一个中心课题:我该如何度过人生?王阳明既提出了问题,又提供了答案,不能不让人心动。因此,王阳明的影响力,还会长久延续。虽然意蕴丰厚,但王阳明词句却是那么简洁:“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共才十一个汉字。这实在是君子之道的新形态、新境界。

2.佛教

禅宗分支

在佛教这一章节中。作者余秋雨用3个方面来阐述:一、论述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接受佛教文化,为什么使它在普及度上几乎超过了原本的自己?二、解析佛教的本义,从《心经》开始,进入一系列关键命题,如“缘起性空”“度己度人”“无常无我”。三、介绍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重点是禅宗。

3.道教

前面讲完了佛教,接下来讲讲:道教。老子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道德经》所表达出来的第一个字:道。

(1)老子。道教郑重地从老子那里接过了“道”的核心观念,以及自然、无为、虚无、归一等基本命题,建立了庞大的道教理论。

(2)庄子。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从庄子的这种思想看,原来道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庄子的思路是,由‘坐忘’而‘无己’,由‘无己’而‘无待’,终归于道,实现真正的逍遥游。“逍遥游”的理念,后来也成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成了中国美学的至高坐标。

(四)反思利弊

对于为何中国文化没有出现极端的情况,中庸文化一直延续几千年,从地理论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服从四季循环,深知世上难有真正的极端。冬天冷到极端,春色渐开;夏天热到极端,秋风又起。文化长寿原因

中国文化的优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寿文明的八大原因。其中,四个是宏观生态原因,四个是文化本体原因。中国文化的缺点

2.中国文化的缺点

黄仁宇教授说,中国历史最大的弊端是“缺少数字化管理”。他故意幽默地用了一个新词汇,来阐述一个老毛病。数字化管理,就是实证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文化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余秋雨曾用八个短句进行概括:造谣无责,传谣无阻;中谣无助,辟谣无路;驳谣无效,破谣无趣;老谣方去,新谣无数。三个弊病:漠视公共空间、忽视实证意识和轻视创新思维。

在这一部分中,本书解答了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成为人类各大古文化中唯一的长寿者的疑问,同时也写出这一文化犹存的三大弊病。

(五)储心记忆

“储心?必要记忆”是本书的第五单元,不再以“日课”方式展现,而是分十七个部分。从第一部分到第十二部分,是“文学记忆”,从第十三部分到第十七部分,是"哲学、宗教记忆”。"文学记忆"的每一部分,分“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基础记忆”适合一般读者,“扩大记忆"适合余秋雨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哲学、宗教记忆”未必能归入文脉,却是文脉的精神基座,在中国文化中很难切割得开。本课程提供的"哲学、宗教记忆”是一个思想宝库,余秋雨花费极大的精力进行了今译和阐释。其中包括《老子》、《心经》、《金刚经》、《坛经》简释和君子之道六十名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