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艺海钩沉萍香阁画事之六十二耄耋变法

发布时间:2022/8/29 14:19:41   

六十二

经过古稀变法之后,离休在家的萧朗先生深居简出,闭门思画。“他谢绝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应酬,致力办着两件事:一是按着自己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研究并创作花鸟画。二是总结长期花鸟画教学经验,推出自己独成体系的意笔花鸟教学画范。对此,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生前曾深有感慨地写道:‘萧朗先生平生耿介挚诚,他直面人生、直面艺术、直面自我,纯是性情中人。三津多灵秀,大隐隐朝市,萧朗先生是一位当代画坛积极进取的大隐,淡泊自守的大隐,惠及社会和后学的大隐。如此大隐实则是在无言、无欲、无争中的大显,显扬着一种高贵的艺术心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

萧朗先生(摄于上世纪90年代)

作为一位朝市大隐,萧朗先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在他画室墙上总挂着一些尚未完成的作品,萧朗先生常常面对着这些“半成品”陷入沉思,有时甚至会持续许多天。别人问及此事,他诙谐地回答:“不知道怎么画了。”人们会说,一位画了近六十年画,艺术造诣享誉海内外的老画家,怎么就不知道如何画画了呢?这并非萧朗先生谦虚,也不是其随便应答,这的确是出自他的肺腑之言。其实在久久的沉思冥想之中,萧朗先生是在对作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意在笔先,力图出新,追求完美。这不仅是他对花鸟画创作严谨较真儿态度的充分体现,也说明他的艺术追求达到了更高境界。萧朗先生在谈艺录中写道:“我画了大半生,最不愿搞应酬。应酬来应酬去,反反复复画熟套子,有什么意思,无端耗费大好时光。吾不搞信手而为,好闭门思画,好表达情趣,总考虑追求点什么。艺术最忌千篇一律,最忌保守因循。我愿自己的画,张张都有变化,都有新意。我总在思索,总在试验,总在创作,但得意者寥寥无几。”

言得意作品不多,是萧朗先生的谦辞。从年至年的十几年间,萧朗先生倾心尽力创作了很多令画界注目的花鸟画作品。

丹顶鹤迎风灵寿图晨曲

“年萧朗先生已是77岁高龄的老人了,论其声誉和笔润,均在中国画坛名列前茅。这对一般老者而言,大多坐享收获了。萧朗先生却不同寻常,他怀着艺术家的历史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的使命感,毅然挑起开宗创派的重担,勇敢向当代花鸟画艺术的巅峰冲刺。”(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使萧朗先生花鸟画艺术完美地实现了第二次变法。

耄耋变法,使萧朗先生的花鸟画艺术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中国画坛。这种新面貌首先展示的是经典性。萧朗先生认为:“前辈花鸟名家的经典之作是百炼精金,是大浪淘沙之后传给我们的珍宝,必须好好研究、传承、弘扬,真正体现中华民族当代艺术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真正使中国画在世界诸画种中承续其相对独立的中华优秀的精神基质,真正使中华文脉融入自己艺术个性之中和创作之中,在新时代里运用古代经典,创作当代经典。他体察到历代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精萃,当代花鸟画创作应该汲取并合个性审美规律地适度运用。因此,我们从萧朗先生的花鸟画创作中看到了宋代林椿般典雅,元代张中般自然,明代孙隆般活泼、陈淳般清逸、周之冕般畅达,清代恽南田般和谐、华新罗般灵妙、李复堂般潇洒,近现代虚谷般静穆、任伯年般严谨、吴昌硕般高华、齐白石般情趣、王梦白般精炼、王雪涛般优美,如此等等。但又不全是,而是厚重、酣畅、灵巧、富于情趣格调的萧朗自己的力作。”(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

龙寿野战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葫芦珍珠幽兰

其次新面貌体现的是情趣化。情趣化是“在作品中表达画家本人富于个性特征的情趣感悟。情趣是智慧的幽默,是活泼的兴味,是富于内涵和联想的磁石,是自然天真的玩笑,是艺术中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基因。萧朗先生“耄耋嬗变”中经常思考和追求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抒写花鸟鱼虫美质的同时,如何表述自己的情趣感悟。”萧朗先生认为“中国花鸟画的本质,在于表达画家自己的审美情趣感悟,为观众送吉祥、送祝福、送希望、送快乐、送健康。一句话,送去自己美好的人文关怀。萧朗先生古稀之后,一直研究并学习齐白石绘画中的情趣传达,以此引发自己大半生生涯的幽默情结。”(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所有这些我们从之前介绍的《教子图》《乐在斯时》《自勉图》《回眸一笑百媚生》等还有随后陆续推介的《临镜》《秋波一转》《淘气》以及“雄鸡系列”“母鸡系列”“老姐俩系列”“生肖画系列”等作品中都会充分感受到。

秋瓜观虫

此外我们还看到萧朗先生花鸟画的新面貌“是承接中华文脉的意笔之作,即遵循并发展中国写意画优秀的艺术传统,做到古不乖时,古为今用,古我同化。萧朗先生花鸟画创作总是以纯美至善为意念,以敦厚吉祥为情怀,以历代经典书画为津梁,以书法用笔为筋骨,以练达豪纵为风范,采取真而不似、柔中寓刚的艺术方式,创造出洋溢情趣感悟的自我化的花鸟意象,坚持传统性、学术性、人民性和写意性。”(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

瓜棚蛐声秋意

“萧朗先生注重花鸟画文化艺术的内涵,讲究笔墨气韵,虽说‘变化在心,造化在手’,但最终心还是要通过手中的笔墨表现的。他以书法技巧加强用笔的力度。以意运笔,形因笔立,墨由笔融,一幅画中处处见笔,处处充满书法用笔的韵致和风神。确切地说,他不是在画,而是在写。其行笔随心如意,多用侧锋,有时杂以中锋、拖笔、戳点或跳锋,将丹田之气通过运腕直送笔端,故而写画时万毫齐力,落纸有声,有如兔起鹘落。他画的鸡爪,行笔遒健爽劲,时有战掣飞白之笔,令人想到战国金文散氏盘和唐人柳公权的行楷。他画的草虫,用笔娴熟奔逸,令人想到唐代张旭的草书。至于阔笔泼墨而成的荷叶、芭蕉叶、葡萄叶等,皆入书家三昧。在用墨方面,他讲究笔为墨骨,墨韵笔致,追求墨色的活脱、丰富和张力。在用色方面与用墨相近,讲究色因意发,色由笔立,色墨浑成,秾纤适度,灵气滉漾,色泽丰润而古艳、苍茫而独特。萧先生意笔花鸟勾染成分不多,均以笔蘸墨色点虱而成,以墨助色,以色显墨,色墨浑融,令物象通体明暗剔透、层次清晰。有时还用浅淡基调表现自然界清新秀逸之美。”(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

素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图16)和平万岁

“总之,萧朗新经典情趣派意笔花鸟画笔墨简括、浑厚、严整、稳健,较之王雪涛花鸟作品的帅气、巧俏、华丽等特点,已是两种气象,分派并立,不可同日而语。”(王振德《两度嬗变一代宗师》)(来源:玺朗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