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形状 >> COP15丨驯鹤姑娘林业英雄,你是否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今天,我们通过龙江人与生态的故事,讲述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黑龙江人,在保护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将生态文明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三代人与丹顶鹤的故事
徐秀娟,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一个真实的故事》传唱着徐家三代人凄美悲壮的野生动物保护故事。
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护鹤世家。爸爸是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鹤类工程师,妈妈在保护区护鹤10年。年起,徐秀娟就跟随父亲徐铁林,来到保护区护鹤。年9月的一天夜晚,为了寻找飞失的白天鹅,牺牲在复堆河中,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生物保护事业。
惊闻姐姐因公殉职的噩耗,原本可以留在部队工作的弟弟徐建峰,毅然决定转业回家,调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年4月19日早晨,徐建峰到湿地里进行看护,在确保丹顶鹤鹤雏和鹤卵安然无恙后,返回保护区途中由于连日疲劳,在公路上发生车祸以身殉职。
徐建峰殉职的那一年,女儿徐卓正在东北农业大学学习,她坚决地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转到了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在她毕业时,学校有意保送她读研,但她毅然放弃了,于年8月回到了扎龙保护区,再次接过了保护丹顶鹤的接力棒……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徐家三代人把人生甚至生命献给生态保护事业,是黑龙江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缩影。
当代愚公——马永顺的故事
林业英雄,马永顺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伊春林区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木材供应基地。
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马永顺,在工作实践中,发明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创造出一个冬季手工伐木立方米的全国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伐木模范。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林区因为过度采伐陷入“两危”境地。当时,刚刚退休的马永顺牢记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嘱托,以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率领一家三代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令人敬仰的育林英雄。
在他的这种精神和行动的感召下,林区人在“没活干、没饭吃、没出路”的境况下,横下心来保护资源,最终开启了转型跨越之路。
“爱国、创业、创新、奉献”的马永顺精神,成为林业战线的鲜活典范,成为林区人的英雄情结,更成为林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指引。
中国首次成功救护和放归东北虎
“完达山一号”
“放虎归山”的这只东北虎,被命名为“完达山1号”,是中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自然的野生东北虎。
今年4月23日,这只野生东北虎进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塘镇临湖村,被成功救助后,送往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康复。通过密切观察、救护和隔离,并经专家评估论证,这只野生东北虎生理指标正常,不存在异常行为和疫病风险,适宜尽快回归自然。综合专家实地调查评估结果,充分考虑森林范围、村庄分布、猎物密度等因素,同时为预防野生东北虎个体间冲突,5月18日,“完达山1号”被放归长白山老爷岭山脉一带。
黑龙江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乐园之所以称“乐”,家园之所以为“家”,得益于黑龙江人的精心护佑。
原标题:《COP15丨驯鹤姑娘、林业英雄,你是否还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