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习性 >> 打造助力乡村振兴新平台大美七星河湿地
潘秀萍摄
曲延林摄
孙亮摄
梁峰洵摄
国徽摄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曲延林摄吴永江摄梁峰洵摄梁峰洵摄
□谭立顺刘剑
题记
这里群鸟翔集,植被多样,水草丰茂,景致怡人……
这里是典型的内陆沼泽湿地,地貌特征为“两草一水七分苇”……
这里动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种群丰富,被誉为中国白琵鹭之乡,是包括鹤、鹭、雁鸭等国家珍稀、濒危物种在内的众多迁徙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及停歇地……
这就是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七星河湿地,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日前,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七星河·湿地之恋艺术采风行”活动,用艺术家们的视角去探究湿地保护者怎样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者们则向我们解密了他们持续夯实以生态资源为中心,开展社区共建辐射发展康养、民宿、科普研学、环境教育活动为主的绿色生态文旅产业,把荒原湿地逐步建设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
当笔者陪同“七星河·湿地之恋艺术采风行”活动的艺术家们第二次抵达七星河湿地时,正值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有人员筹备双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暨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成了碎片化,只得见缝插针地进行。没有了工作人员先入为主的介绍,艺术家们的感受更加深切:美妙的荒原生态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加上持续的保护与开发,呈现出“堤内北大荒堤外北大仓”的壮美,大美七星河湿地让人赞叹,用保护促发展的做法值得点赞。
A保护优先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境内,距离宝清县城70公里,距离双鸭山市区8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万公顷,是典型的内陆沼泽湿地,地貌特征为“两草一水七分苇”。是三江平原上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北大荒原始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湿地。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笔者和艺术家们在保护区讲解员的陪同下畅游保护区内的试验区时,摄影家们的“长枪短炮”对准七星河荡漾的水波和丰美的水草,不时飞起的鹤、鹭、鸥、鸭等鸟类成了大家聚焦的中心。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49种,动物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貉藻、二级保护植物有野大豆、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白枕鹤、东方白鹳等9种,均为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4种,其中鸟类47种。这个保护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生物遗传和物种基因库。
当大家回到驻地时,正值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韩恩波稍有闲暇。他说:“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一个永恒的原则:保护优先。在生态资源面前,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保证生态特征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以科普研学、生态观光为主的文化游、研学游,坚持生态教育为主,旅游收入为辅。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两者相得益彰。”
据了解,2万公顷的保护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为公顷,缓冲区公顷,实验区公顷。核心区是不能进入的,而大家观光的区域则是实验区。
近年来,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国投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开展退耕还湿及生态修复工作,退耕面积达.5亩。在生态修复方面,保护区主要从鸟类栖息地修复、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调研为重点,着手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特征及水环境生态评价研究”“貉藻的生境、分布现状及分布面积”“人工鸟岛建设”等。退耕还湿和生态修复工作开展后,保护区人为干扰显著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对水体的污染大幅降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鸟类种群出现增长趋势,繁育期内鸟类亚成体数量大幅增加。部分区域植被破碎化状态得到恢复,向着芦苇、小叶章、苔草等植被群落演替,植被连贯性覆盖率提高。韩恩波说:“水源涵养作用发生明显变化,保护区生境向着三江平原原始沼泽草甸状况快速转变。每年在此停留过境的候鸟已提高到20余万只,保护区内栖息、繁衍的鸟类超过40万只,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和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经过不断地保护和发展,七星河湿地自然资源得到有效恢复。目前,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良。
B宣教先行
打造科普教育基地
在七星河国家级保护区内,有一栋极为引人注意的建筑,这就是该保护区的“湿地数字馆”,也就是升级前的“湿地宣教馆”。
据七星河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周玉兰介绍,七星河湿地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品类齐全,生态系统完整,获得了生态领域专家的肯定。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获批三江平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国家级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并且成为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宣教工作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更好地发挥“物种基因库”宣传教育功能,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之前的“湿地宣教馆”升级为“湿地数字馆”。“湿地数字馆”依托5G+大数据、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融合技术,新增加了科研数据动态监测平台、VR互动体验中心、全景漫游观影厅等多个智能空间,将以往陈列式、单一性的展示宣传改造成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展馆。
韩恩波说,数字馆建成后,以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式向游客普及科普知识,展示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还建立了湿地保护普法专栏,将湿地保护赋予法治化科学化内涵,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意识。目前,七星河湿地数字馆已成为全省富有代表性的一处集湿地科普、标本展示、教育培训、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C融合发展
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双鸭山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宝清县举办,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区成为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的举办地。与会的每一位嘉宾都获赠了一枚纪念章,纪念章的原型是一只白琵鹭,被昵称为“鹭宝”,双鸭山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吉祥物也是“鹭宝”。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鑫介绍说,旅发大会的吉祥物最终确定为“鹭宝”,是因为白琵鹭是七星河湿地保护区的优势物种,数量超过全球野生白琵鹭总量的4%,繁育量占全国的0%,宝清县因此被授予“中国白琵鹭之乡”。可以说白琵鹭是七星河湿地的宝贝,是代表宝清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优美的一个象征。
近年来,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管理、文旅融合”的理念,加大科学保护和生态治理力度的同时,推行“区内旅游区外配套”的发展模式,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形成了“五区四线”生态发展新格局,打造出了更适合鸟类栖息生存的“一湖、一海、一塘、一岛”四个生态区。成为双鸭山市乃至全省生态治理成效的典范,也成为生态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亮点、新模式。
据了解,作为龙江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通过退耕还湿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构建了生态保护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环境教育示范区、科研基地示范区、研学旅游示范区“五个示范区”。开辟了印象北大荒之旅、雁栖湖生境之旅、探索发现之旅和绿色田园之旅“四条旅游线路”。形成了以生态资源为中心,开展社区共建辐射发展康养、民宿、科普研学、环境教育活动为主的绿色生态文旅产业。通过创新思路,以社区共建方式将湿地服务区前移至保护区外的东强村,配齐配全服务设施,鼓励农民参与服务管理,帮助村民发展乡村民宿、菜园经济,聘用青年农民成为保护区季节性管护员。农民大幅增加收入的同时,使其成为湿地保护最好的宣传员和管理员。生态旅游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新动能。
韩恩波说,为调动周边社区村屯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区在东强服务区创意设计了生态餐厅、民宿小院、农产品展销厅、停车场、百花园、百草园、采摘园,还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实施村内道路、绿化、美化、亮化等文明乡风建设。通过文化旅游这种媒介方式,引导城市居民到生态村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舒缓城市紧张疲惫的生活节奏,体验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品味绿色生态产品,感受生态文化内涵。通过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生态旅游,让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有效改变农村单纯依靠第一产业发展的局面,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旅游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趋势和新业态。
D坚持共赢
践行用保护促发展理念
在欢迎“七星河·湿地之恋艺术采风行”活动的艺术家时,韩恩波说,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艺术采风活动,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宣传和展示,更是利用艺术手段来宣传展示七星河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希望通过借助省级党媒的平台,扩大对七星河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成效的宣传,将七星河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宝贵资源推介给全省,推介给全国。同时希望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可以让更多的艺术家来到七星河湿地,亲身感受大湿地的魅力,通过艺术家的视角将大美湿地变成艺术作品,成为惠及全民的精神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七星河湿地的文化内涵。
在谈及艺术家们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