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习性 >> 中国梦黄河情用生态方式修复生态东营黄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网、山东省委网信办承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委网信办、东营市委网信办等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于9月22日-24日举行。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典型,生动展示沿线各地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黄河三角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公里,卸下一身泥沙在东营注入渤海。巨量泥沙在这里淤积成陆,形成了这片全世界最年轻的新生陆地,也是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黄河入海口处,总面积达15.3万公顷。同中国其它的大江、大河及珠三角、长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开发较晚,人为活动较少,保存了相对原始的生态环境。受黄河及渤海双重作用影响,在这里形成了近海滩涂、河流、芦苇沼泽等自然生境及池塘、盐池、农田、草地、灌丛等人为生境。年黄河三角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年东营市被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鸟儿向来对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
黄河三角洲地处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地区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中间环节、咽喉要道,在世界8条鸟类主要的迁徙通道中,黄河三角洲横跨2条,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地区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栖息地和繁殖地。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大量南迁前往越冬地的候鸟都会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它们迁徙旅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加油站”,作为自己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因而黄河三角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在黄河三角洲,广袤的湿地上处处可见鸟儿的踪影,丹顶鹤、黑嘴鸥、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鸟类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水是湿地的灵魂。然而在黄河三角洲这片湿地,水是稀缺资源。近年来,黄河来水减少,湿地淡水短缺,加上入海流路单一,土地盐碱化加速,重重困难都制约着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修复。
为了改善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水利委员会自年开始,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推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今年,通过刁口河流路首次向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闸引水,自6月26日起历时20天,生态引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33亿立方米,并且实现了首次人工控制漫滩补水。
“要用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县级干部耿沛华告诉记者:“今年把植物种植好,有了种子,明年再适当进行一次春季补水,这样湿地就能恢复的比较好,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逐步稳定。”近20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了现在的60%。
夏末秋初,黄河三角洲逐渐染上另一种颜色:一簇簇碱蓬扎根在黄河三角洲的滩涂上,交织铺展在河海交汇处,到了深秋,这些神奇的植物将会变成更深的火红色,为整个三角洲铺上一片片的“红地毯”。水草丰茂,百鸟齐鸣,河海交汇,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生态画卷还在徐徐展开……
闪电新闻记者王渌杨丽辛晟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