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齐哈尔处理完了事情之后,看看行程,还有大半天的空闲,便决定去扎龙自然保护区看久负盛名的丹顶鹤。
在此之前,我对丹顶鹤的了解除了其是濒临绝种的世界级保护动物外,剩下的就是看武侠小说时常常看到的——鹤顶红,光从这个名字上遐想,我一直认为制作鹤顶红的主要材料是源自丹顶鹤头顶的那块红色的东西。
扎龙自然保护区基本上还保持了湿地的原始状态,芦苇还没有完全长大。在介绍完保护区基本情况后,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丹顶鹤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有一对丹顶鹤飞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繁衍,那是一对鹤夫妻,雄鹤矫健,雌鹤飘逸,它们经常一起在芦苇荡上飞翔,如果仅仅是这样,他们和别的丹顶鹤就会没有什么区别。
与别的鹤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在傍晚的时候才一起飞到饲料投放区来吃些东西,这个时候,投放的鱼早就被别的鹤吃光了,剩下的也只有一些玉米。飞的时候,雄鹤总是在雌鹤前面轻轻地扑打翅膀,似乎想扇起一阵风以减轻雌鹤飞翔时需要的力量。每当雌鹤在空中扇动十来下翅膀,雄鹤便叫三声,雌鹤便回应一声。
当他们飞得离地面很近时,抬头望去,两只鹤头顶的那一抹红色在阳光下始终连成一片,鲜艳灿烂。落地的时候,雄鹤始终是以一种始料不及的速度俯冲盘旋降落并连续高亢的鸣叫两声后,雌鹤方才从空中小心翼翼的落地。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有近半个月,保护区一位很有经验的老饲养师傅估计肯定是雌鹤翅膀受伤还未痊愈,出于对本职工作的尽职尽责,他决定想办法抓住雌鹤为她疗伤。
那个傍晚,饲料投放区比平常有些不同。玉米被放在空地上,地面还多了一个铁丝笼子,里面用一个盆子盛放了些活鱼。凭借多年的养鹤经验,老饲养师傅确定雄鹤一定会把鱼留给雌鹤,只要雌鹤走进笼子,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做好这一切后,老师傅便拿着绳子静静地消失在不远的芦苇丛中。
和平常差不多的时候,也和平常差不多的动作,这对丹顶鹤向投饲区飞来。看见地面上多了些东西,雄鹤在低空徘徊迟迟不肯降落,叫声也变得短促、急噪。飞了将近十分钟后,雌鹤明显的体力不支,左边翅膀挥舞的速度慢慢降低。
雌鹤向雄鹤充满痛苦的叫了一声后,便迅速俯身下降。雄鹤凄厉的长叫一声后,也俯冲了下来。绕着笼子转了几圈后,雌鹤径直向鱼走去。雄鹤底头啄食着地上的玉米。也许是盆子里的鱼太新鲜了,逃生时溅起的水花挡住了雄鹤的视线,发出的声响淹没了笼子门突然关上时的声音。
老师傅站了起来。
看到有人,雄鹤尖声鸣叫着迅速飞入天空。雌鹤听见叫声后,惊恐的鸣叫在笼子里乱飞,不时有鹤羽缓缓飘落。
丹顶鹤原本是不会伤人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至于被鹤啄伤,老师傅决定等雌鹤累的不能再动的时候在上去抱走她。
失去了自由的雌鹤十分的惊慌,凄厉的鸣叫着在笼子内一次又一次不停地冲向天空,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头顶的铁丝网给拦住。听到雌鹤的鸣叫,雄鹤盘旋着在空中发出长久而尖锐的哀鸣。
雌鹤徒劳无功的飞翔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左边翅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血红色,叫声也越来越弱。听不到雌鹤的叫声,雄鹤的叫声更加凄厉,盘旋的速度突然加快,往笼子俯冲下来。
老师傅觉得不妙,便起身加快脚步拿起竹竿护住脸往笼子走来。看到老师傅往笼子走,雄鹤急促地叫着伸出爪子。
老师傅出于本能扬起了竹竿。刚好打到雄鹤的右脚。雄鹤惨叫了一声迅速地飞上了天。
老师傅叹了口气,走向笼子。
笼子反转过来竖着的钢丝插销刚好不偏不倚地从雄鹤头顶那块鹤顶红中穿过脖子透了出来。鲜血顺着笼子的铁丝不断的往下滴。
老师傅惊呆了。他见过很多丹顶鹤,也用同样的办法救过很多受伤的丹顶鹤。那些成双成对的鹤在另一只被抓住后也是如此的奋扎,但是当笼子里的鹤停止鸣叫后,在天空飞的那一只往往是凄厉的鸣叫徘徊一阵后远远飞走,从此不在同一个地方出现。
雌鹤看见雄鹤如此,突然仰天长鸣,奋力飞舞着双翅,低头撞向钉着雄鹤的笼子那面。
几滴鲜血象红色的箭雨飞射到老师傅的白衬衣上。
雄鹤被做成了标本。雌鹤却并没有死。老师傅治好了她的伤,放飞的那一天,她在投饲区久久的哀鸣直到暮色苍茫才飞去。
我并没有考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是在鹤馆观看那些标本和资料的时候,我知道了丹顶鹤终身是一夫一妻制的,在他们漫长的七十到八十岁的一生中,一对丹顶鹤中一只如果意外身亡,另外一只绝对终身不再娶也不再嫁。
也许只是因为《雁邱词》里写的那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其实丹顶鹤头顶美丽的红色并非一出生就有的,鹤顶红的原料也不是它们而是不纯的砒霜。他们头顶的那抹红色只有在找到了这漫长一生中一起飞翔的另外一半后才能红得如此的深情而绚丽。
在鹤馆,我看到了丹顶鹤的标本,头顶的红色早随着生命温度的离去和忠贞厚度的消逝而不见了,为了让人看得舒服,工作人员用红油漆将那个部位涂得十分显眼。
他们忘记了油漆是没有温度的,更没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