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中国一重再出发共和国长子中年解惑中

发布时间:2023/5/15 15:56:08   
治疗白癜风老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我的父亲、我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是中国一重人。”人到中年的刘伯鸣全部的世界都紧紧围绕着这家央企而展开。从30年前技术学校毕业后,在遥远的黑龙江富拉尔基,刘伯鸣走进车间的第一天起,便开始了和大型机械锻件相伴以及昼夜颠倒的生活。

在生产一线工作了几十年后,年9月,刘伯鸣作为中国一重(全称“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能大师,站在人群队伍中的第一排,第一个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总书记,刚刚您看到的所有核电产品,都出自我和我的团队之手,很多产品已经由‘跟跑’变为‘并跑’,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每当回想这一刻,刘伯鸣都非常激动,这个在车间一线工作了近30年的东北汉子,没有想到,中国一重起起伏伏,最终能摆脱老工业基地形势下滑的“魔咒”,企业效益实现逆势上扬。

北大荒上的奇迹

富拉尔基的秋天是金色的,这是东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普通的城区,距离齐齐哈尔市区有40分钟的车程。

途中经过知名的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的对象是丹顶鹤。当地人把这里简称为富区。

富拉尔基的四周都是农田,人烟稀少,若不是中国一重建在这里,这里会成为以农业为主的粮仓。

刘伯鸣说:“富拉尔基有10多万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与一重有联系,这里就是为一重服务的一个城市。”

中国一重的身世并不一般,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年2月19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会面结束后,在回国途中,毛泽东和周恩来专程来到了乌拉尔重机厂参观。看了这里的大型设备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有朝一日,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

这个愿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中国之后建立的几个大型机械厂都有“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影子。

年,中国首批赴苏留学生来到苏联当时最好的教育机构乌拉尔技术学院学习。

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历时4年的时间,中国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重型机械厂,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一重”。她也是“一五”期间我国建设的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那个时代,成为一名工人,是劳动者光荣的选择,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纷纷来到东北建设工业基地。

年8月15日,炼钢车间炼出第一炉钢水。

工厂竣工投产后,成功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mm方坯粗轧机和第一台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为新中国没有制造过成套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中国一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负起了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在当时,中国一重被称为“国宝”。

从那个时代起,刘伯鸣父辈的命运便与中国一重紧密相连。

60多年来,中国一重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第一套mm方坯轧机,获得“两颗卫星上天”的殊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一重生产了吨锻焊热壁加氢反应器、毫米铝板轧机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实现了替代进口和国产化。

那个时候,能成为中国一重的一员,都无比光荣。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在中国一重聚集。

走出波谷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一重创造了中国诸多“第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粗犷的“老大哥式”的经营,并不适应市场经济。

订货不足、技术落后,甚至职工工资不能足额发放,是这个时期重型工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阵痛。因国家调整项目下马造成自有资金极度紧张,企业背着办社会和大集体等负担,困难时每月仅给职工发元生活费。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整体落后于东南沿海。甚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些工业企业就很难从国家获得订单。一些国营工厂甚至倒闭。

~年,中国一重连续三年亏损运行。

“企业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刘伯鸣回忆,“那个时候,做大型锻件,需要昼夜工作,工人能拿到的夜班补助不够买一包方便面的。”

在普通工人只有元/月的收入时,很多外企和民营企业来到中国一重挖人。开出的价码往往过万,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刘伯鸣看到身边大量的老同事、老同学和从小一起在富拉尔基长大的玩伴,陆续离开一重,离开了东北。

拿着微薄的收入,刘伯鸣有时并不能确定这样一艘大船该如何掉头。

此时的中国大地,一场新的改革正在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年,刘明忠被国资委任命为中国一重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同时兼任新兴际华董事长(至年10月)。

每个一重人都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刘明忠曾经带领一家面临破产的企业——新兴际华,破浪疾行进入到世界强。

在刘明忠来到富拉尔基之前,很多老一重人,开始在网上搜索刘明忠的过往业绩,新负责人的履历,带给他们一线希望。

最先让刘伯鸣感到意外的是,在一线工作了20多年,能够有机会与董事长坐在一起。“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没想到,新来的董事长要听我们一线工人的看法。”

刘伯鸣认为自己有些大胆,他提出,希望能够改善车间里的粉尘环境,保护工人健康。这看似最基本的要求,在过去的很多年都没有实现。

没想到,当天上午散会后,新任董事长刘明忠在下午就来到了一线车间。每个厂房都走了一遍,一面问生产情况,一面关心工人的劳动环境。

“很快,纠缠了一线工人几十年的生产车间粉尘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刘伯鸣从那一刻起就意识到,新任董事长有着不同的工作风格。“他很尊重工人,以人为本而且很实干,雷厉风行。”

另外一个细节上的变化,是夜班工人有饭吃了,有人专门来送餐,而且公司还修建了食堂。

在工人体会到自身价值和被尊重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更有凝聚力。

核电装备领头羊

什么是最好的时光?

“在一重工作了这么久,我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刘伯鸣说,“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和满意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问题上,很多人评价东北的第一句话就是思想陈旧,甚至在市场上有约定俗成的说法——投资不过山海关。

人浮于事,这似乎已经成了过去很多年东北企业的常态。

刘明忠来到一重后,带头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问题、21项任务、条具体措施,并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内部市场化、市场营销、技术质量、党建四个推进组,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一重针对“人”的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推行全员“全体起立”,重新竞聘上岗,以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是在这个时候,刘伯鸣因为常年工作在一线,技术能力首屈一指,而被企业发现,被推举为技术带头人。

当时,核电装备制造中的大型锻件技术依旧受到国外的封锁。

与普通锻件相比,核电大型锻件对钢锭的纯净性、均匀性和锻造的致密性要求更高,同时具有大型化和形状复杂的特点。

中国的核电企业把这一高难度的核电设备制造押宝在中国一重。

当时,还是水压机锻造厂锻造九班班长的刘伯鸣在接到锥形筒体锻造任务时,心中也惴惴不安。中国一重和刘伯鸣个人一样,退无可退,只能凭借经验和技术反复磨炼。

那段时间,刘伯鸣上班期间只要碰到技术人员就反复讨论参数和可能变形过程,有时候迫切地为了找到一个关键点,他深夜两三点钟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伯鸣和技术人员经过前期大量的工作,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最终,锥形筒体锻造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锻造技术的空白,同时也彻底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当时,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是追赶国外技术,但是现在,我们的技术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企业,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刘伯鸣说。

年,中国一重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三代核电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年成功制造了我国首件AP整体水室封头,年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开启了我国自主核电新时代。

中国一重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既能提供核岛一回路全部铸锻件,又能生产核岛主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技术企业曾经害怕中国掌握核电大型锻件技术,千方百计封锁技术。一些生产环节,甚至不许中国人在场。

然而一重挺过来了。

截至目前,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科技奖项余项,市级科技奖项80余项,有效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一重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只有经历了不破不立的涅槃,才能真正放下重担,轻装前行。

刘伯鸣个人也在这一过程中,从普通的一线班长成长为首席技能大师,并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伯鸣没有想到,曾经的一线工人能够获得这样多的荣誉和褒奖。“现在能感觉到整个企业的氛围都是积极向上的,实干精神在支撑着我们。”

他也格外珍惜企业这来之不易的成功。现在,一重的管理层人员,常年下到第一线,考察生产情况。

另一个让他有更多获得感的方面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都在重塑。一重每年都要有劳动技能比赛——“百万一重杯”,企业拿出万元奖励给技术人员。

再没有一重人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去谋生。在富拉尔基工作生活,就可以获得市场化的,同样优厚的薪酬。甚至,有大学生愿意来一重落地生根。

一重兴,则富区兴。

刘伯鸣回忆,在前几年,一重效益不好时,出租车司机都在抱怨“生意太难做了”。

而现在,工厂下班的时候,门口排起长长的出租车队伍。

一重的未来,可以想象。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在缔造过一个世界强企业之后,为中国一重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十三五”末,即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规模,利润总额3亿元以上,力争进入中国企业强,实现本质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步,到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规模,利润总额6亿元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及工艺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即年,营业收入跨入千亿级平台,利润总额15亿元以上,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跑,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重模式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样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