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种类 >> 鸟类如何选择自己的窝
每种鸟类都有自己喜爱的栖息环境,有的喜欢栖息在森林,有的栖息在灌丛,有的活动于沼泽水域中,而有的甚至会在崖壁上,屋檐下。栖息地的选择影响着鸟类等动物的繁衍生息。那么它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栖息地,即选择自己的巢穴呢?
从学术上来说,对鸟类而言,栖息地就是个体、种群或群落在其某一生活史阶段(比如繁殖期,越冬期)所占据的环境类型,是其各种生命活动的场所。很多研究结果证实,某种鸟的分布与一定的植被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对多数物种,科学家们经常借助植被结构和植物区系组成来描述其栖息地。
比如铜尾美洲咬鹃的巢址都分布在河滨地带的梧桐林中;比如偏好面积广大而林下草被盖度较低的三角叶杨树林;比如芦苇沼泽是丹顶鹤主要的繁殖生境;多数鹤类通常选择浅水区、沼泽地或盐碱沼泽、泥潭、湖中的沙洲中以及河岸植被短的宽河道等视野开阔、安全性高、距离人为干扰较远的生境。
因此,鸟类选择栖息地与空间、与时间是相关联的。
在大空间上,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是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在小空间尺度上,则与栖息地植物群落有关。鸟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栖息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多层次的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四季更替,多数鸟类从发情,求偶,经过交配,产卵,到育雏,越冬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在这个动态过程中,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亦相应变化。比如,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冬季,灰山鹑选择收割后留茬的玉米地和向日葵地;在早春,它们从聚集地扩散,广泛利用各种栖息地类型;在暮春,灰山鹑开始交配产卵,这时它们喜栖于农地;在初夏,由于育雏的需要,灰山鹑多选择燕麦地和大麦地;在夏末,由于多数谷物被收割,它们转移到成行栽植的高杆作物地里;到了秋季,当高杆作物收割后,灰山鹑继续滞留在留茬的田地里。
因此,你明白鸟类如何选择自己的窝,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环境,与时间,与物种,与地质,与气候都有关系。
参考文献: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