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种类 >> 游记晨曦里的湿地,丹顶鹤
四点半起床,五点上路往揽海阁去。
揽海阁上看日月同辉。
向海日出,漫天红晕。
太阳露出来了一个边儿。
在揽海阁上看日出真冷呀,身上多穿点还好,一副手套两人一人一支,没有帽子两个耳朵冻得不行只好把毛巾包在头上。
晨曦里的湿地
奇怪,一只飞鸟也没看见。
看完日出回到车里赶紧把暖气打开,一直到旅馆都没缓过来。
据说向海也是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早饭后前往鹤岛去看丹顶鹤。
更早的“早鸟”,后来遇见这位早起的老人,他是早上5点不到就来蹲守了。
哇,丹顶鹤!
丹顶鹤,俗名仙鹤。
丹顶鹤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全世界目前野外存活的丹顶鹤也就是只不到,种群数量比白鹤还少,属于世界濒危物种之一。
成年丹顶鹤体长约公分,翼展可达公分,体重约10公斤。
丹顶鹤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丹顶鹤的额和眼部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丹顶鹤的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
丹顶鹤站立时尾部黑色,这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它的尾羽、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
丹顶鹤的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并且在站立时整个飞羽都盖在尾部,常常使人误认为它有一个黑色的尾羽。
“早鸟”是当地的退休环保工作者,这是他连续第十五年的守护。
这么早出现的游客对他来说也很意外,老爷子十分热情地带着我们找好位置等着丹顶鹤飞过来。
我们在向海保护区看见的这些丹顶鹤均为人工饲养。
科普一下丹顶鹤学名Grusjaponensis(中文意译“日本鹤”),是德国动物学家斯塔提乌斯·穆勒(PhilippLudwigStatiusMller)于年命名的。
穆勒命名丹顶鹤的年,当时西方人只能从广州认识中国,从长崎认识日本。
丹顶鹤自中国东北地区向南迁徙不经过华南地区,却以日本的九州、本州作为过冬之地。
因此西方人当时是以日本为窗口见识到这种动物的,故将其命名为“日本鹤”。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日本本州岛的丹顶鹤灭绝了。
有些动物学家认为,这个品种在日本就此灭绝,因此将它的英文俗名由JapaneseCrane,改为ManchurianCrane(满洲鹤),只是这种用法并未被广泛接受。
JapaneseCrane和ManchurianCrane这两个名字一直共同存在,造成了一些混乱。
因此前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奇博(Archbold)提出建议,将丹顶鹤的英文俗名改作Red-crownedCrane(丹顶鹤)。
尽管如此,Grusjaponensis目前仍然是丹顶鹤的拉丁文学名。
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在年的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上,针对丹顶鹤名称叫法不统一的情况,提出为丹顶鹤正名的意见,并在会议上得到通过。
此后国际学术会议和著作文献中就沿用此名称。
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了国鸟评选活动,并成立了专家评选小组和确定了评选标准。
年5至6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新闻社、新浪网联合全国20多家新闻网站举办了网上推举国鸟活动。
在候选的10种鸟类中,丹顶鹤获得万网民中%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它竞争者。
中国国家林业局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
据悉一直没有定论,但是无论丹顶鹤的学名是什么,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精神代表确实如此-国鸟!
告别了美丽的丹顶鹤,前往黄榆景区。
蒙古黄榆是珍贵树种,生长非常缓慢,木质坚硬,是国家保护植物。
在向海也可以看到不少黄榆,但是据说在距通榆县城约60公里,兴隆山镇西南2公里处,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蒙古黄榆林,那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野生景区,面积约有50平方公里。
走了一段路况较差的县道,在一处三岔口转入县道后路况变得超好。
在兴隆渔场附近,突然看见水边一大群白头鹤。
白头鹤俗称玄鹤,为大型涉禽,灰衣素裳,头颈雪白,体长约92-97公分,较丹顶鹤白鹤略小。
通体大都呈石板灰色,眼睛前面和额部密被黑色的刚毛,头顶上的皮肤裸露无羽,呈鲜艳的红色,其余头部和颈的上部为白色。
两个翅膀为灰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弯曲成弓状,覆盖于尾羽上,羽枝松散,似毛发状。
虹膜深褐色,嘴黄绿色,胫的裸出部、跗跖和趾为黑色。
白头鹤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世界上仅存约多只野生白头鹤。
我们在兴隆渔场看见的这些白头鹤均为野生。
真是意外之喜!
中午路过兴隆山镇,吃过午饭继续前往黄榆景区。
从兴隆山镇到景区的距离可远不止两公里,最后一段所谓的乡道完全不能成为“道”,实际就是一些车辙。
这段路很不好走,车辙里都是沙子,有的路段沙子看上去很厚。
我用低档小心翼翼地压着车辙的帮走,真怕陷在沙子里出不来。
我们连景区大门都还没有看见,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冒险往前走,这条“乡道”被挖掘机挖出的一条深沟阻断了。
得,回头吧。
虽说没有真正到达景区,但是就在边缘一瞥也能感受到那种风沙里生命的顽强。
回程的时候有一下滑入车辙里,车子极其费力地才从沙子里脱困,还是那种感觉真应该租个越野车!
该往回走了。
回长春的路上经过大苏布湖,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在远处眺望了一下,没有下到湖边儿去。
白城地区是一个风力资源很充沛的地区,到处可见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组。
就算是在向海这样的乡村宾馆,取暖都是用的电热地暖,不知道这些清洁能源是不是免费提供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