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洛阳九皋山探秘之三诗仙李白魂牵梦绕九皋山

发布时间:2022/10/22 20:43:25   

(文章配图均为作者拍摄)

九皋山位于洛阳市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又名鸣皋山,曾经是一座曾经闻名天下的名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然而现今,即使在洛阳,知道九皋山人也不多。现在提起洛阳南部山区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人们根本不会想起九皋山。九皋山远吗?不远,距离洛阳龙门不过50公里,而且交通便利,就在洛阳到栾川的快速通道旁边。为什么那么洛阳人都不知道这里呢?

为解开这个谜团,我查阅一些史料,亲自到九皋山中实地探奇,感叹九皋山历史文化之厚重,也为九皋山近代以来生态环境恶化惋惜。

二、诗仙李白魂牵梦绕九皋山

九皋山距洛阳不远,在古代历朝文人看来,九皋山山势雄伟,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峰峦叠翠,美不胜收,宛如世外桃源。

据史书记载,九皋山遍地是景,山腰山顶有七十二洞,洞洞有奇景,各自具特色。奇异景致吸引了不少文人至此寓居写诗,武将来此习武练功。

唐朝历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大幅度增长。唐代中国城市繁华,商业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贸易十分活跃,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吸引万邦来朝。流传下来的唐诗中就有“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张九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句记述当时太平盛世之景象。

盛唐时期,当时九皋山里,文人墨客往来不绝。李白、杜甫、宋之问、白居易、岑参等著名诗人都曾踏足于此,留下大量歌咏九皋山风光的传世诗作。   

篇幅有限,这里就说一下诗仙李白对九皋山的迷恋,可谓魂牵梦绕。   

九皋山风光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李太白。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方,就有多种传说。上个世纪郭沫若就提出西域过“碎叶”说,其父亲李客获罪流放西域,李白出生在碎叶城(今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不过现在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

李白生逢开元盛世,年幼时起便胸怀壮志。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十八岁就曾经出游四川多处名胜之地。李白二十四岁时告别故乡,踏上远途,二十五岁时出蜀,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上游历天下名山的旅途,想要凭自己才华获取功名。

与同时代其他文人学子不同,李白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的科举考试入仕做官的,因为“政审”通不过。《唐六典》规定:“来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也就是说唐代也有政审,犯过法和位于世农工商末流的工商之子,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李白的父亲李客是有因罪流放案底的商人,虽然家财万贯,但也从根上断绝了李白靠科举当官的念头。   

李白云游天下,以其诗名才华和“千金散尽”结交朋友、洞查人情世故。洛阳是唐代东都,李白在洛阳建立有广泛人脉关系,当然与当时的名满天下的九皋山结缘,为世人留下有《鸣皋歌送岑征君》、《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鹤鸣九皋》、《霜隼下晴皋》等诗篇,成为九皋山的形象代言人。

李白三十多岁时,凭借他举世无双的才华、游历见识和长期积淀的洞察明辨能力,被唐玄宗招为身边的供奉翰林、御用诗人,专门为皇室作文吟诗,如同鹤立鸡群,李白终于实现了获取功名的人生梦想,成为天下人羡慕与嫉妒的对象。

鹤立鸡群

然而“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没过几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其率真的本性暴露出来,经常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喝得酩酊大醉,就是皇帝派人来请也不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据史书记载,李白“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还是回归到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浪漫生活当中,继续游历名山大川、广交天下名士。

   

李白在京城长安为官供奉翰林时,就写有“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诗名,足见其对鸣皋的痴爱魂牵梦绕,到了京城长安还念念不忘鸣皋。不难猜测,肯定是《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意境,与诗仙李白的精神、风骨与际遇相契合。李白把鸣皋山作为了自己的灵魂皈依之所,就有了在此伴鹤终老之念,“白欧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正是这位诗仙内心向往的写照。

双鹤飞天

汉字“鹤”是形声字。其本义是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全身白色或灰色,鹤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中国最早有关“鹤”字的记载就是“鹤鸣九皋”。

天空飞鹤

丹顶鹤更是被古人称为仙鹤,寓意长寿。鹤作为一种吉祥的灵鸟被古人视为神仙的坐骑,人们所熟知的成语,龟鹤延年、松鹤长春、鹤立鸡群等都是与鹤有关的,可见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代表长寿,代表吉祥,象征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鹤有着一个特点,有耐性,很执着,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执着的精神,当然深受诗仙李白喜爱。

鹤姿优雅

盛唐之后,宋、元、明、清各朝也有诗人闻名拜访九皋山,都留有众多诗篇和传说故事。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0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