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种类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
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记者刘飞盐城台记者潘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这也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这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随着一声落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据介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范围涉及我国黄(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副总编辑陈红军说他去野外的机会比较多,但到了这里,他还是很激动。
这处遗产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EAAF)的中心位置,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
这也是18个委员国认可它价值的关键之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介绍,该项目也曾经历过被建议重报:“在前期由专业组织自然保护联盟组织开展的评估中虽然认可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性,但仅认为该项目具有满足世界遗产标准的潜力,目前还不能满足完整性的要求,建议重报。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以澳大利亚为首的18个委员国都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占总数的十分之一,支撑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众多珍惜候鸟,具有全球重要性。对于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也非常重要,这一区域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应直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外,她还介绍,这条迁徙路线上受胁物种多,可以说是最为脆弱的一条迁徙路线,候鸟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发,要不间断飞行公里,到达黄海生态区的滨海湿地进行停歇和觅食,大约两周之后,继续飞往西伯利亚等繁殖地进行繁殖。这里可以说是个“瓶颈”地区,但更是重要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周志华介绍:“这里还有超过种的无脊椎动物和种鱼类,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都有谁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呢?
据了解,全球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90%以上种群在此栖息;最多时有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濒危鸟类黑嘴鸥等在此繁殖;数量众多的小青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等长距离跨国迁徙鸟类在此停歇补充能量。这里也因此在迁徙候鸟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陈耀华表示,为此做了很多保护工作:“我们还制定了很多保护管理的条例,开展很多保护实践,都对资源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世界遗产是全世界的遗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我国将对该遗产地制定专门保护规划,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为候鸟提供生态良好、资源充沛、栖息安全的迁徙驿站,使其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乃至全球候鸟栖息地保护的典范。周志华介绍将在严格履约的同时,推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申报。
中国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周志华表示,中国是33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对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理念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同时,也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年自然遗产地、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75亿元,接待境外游客超过.2万人次。
从我国整体上的保护与管理来看,周志华此前曾总结指出,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中,少数地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重旅游轻保护的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周志华表示:“自然遗产往往位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里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有时协调起来还有很多难度。另外,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也有可能威胁自然遗产的安全。像气候变化就会带来温度的升高、气候带的改变,很多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都会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