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的天敌 >> 史上奉旨填词第一人,白衣卿相柳三变,
柳永为何又名柳三变?他为何一生混迹于烟花之地,自称奉旨填词?
在之前我们聊过李贺,李贺自幼饱读诗书,他有封侯拜相、建功立业的志向,没成想在他考取进士的时候,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李晋肃的“晋”和进士的“进”是同音,在古代的时候儿子应该避于父亲的讳,就这样他无缘功名,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李贺是因为避讳的原因,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柳永则是因为年轻时发了一顿牢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柳永原名柳三变,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时用功读书,有考取功名的志向。
柳三变的三变来自于《论语》,在《论语》中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在前面我们说了,《论语》中的“君子”指的是丹顶鹤,丹顶鹤远看它比较威严,比较严肃,当你走进它的时候,它又比较温和,虽然它的外貌比较温和,但是它的叫声非常高亢。君子的“三变”,体现的是丹顶鹤特有的气质。
柳永的父亲给柳永起名为柳三变,其实就是想让他像仙鹤一样,能够志存高远、一飞冲天,但君子的“三变”只是它的外在表现,丹顶鹤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一飞冲天,主要靠的还是他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年轻的柳三变,身上缺少的恰恰正是这一点。
年轻的柳三变才华横溢,善写诗词,他在18岁的时候便进京赶考,途经苏州杭州的时候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竟一时忘了此行的目的。
老子说:五色使人目明,五味使人口香,五音使人耳聋,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说丹顶鹤之所以能够一飞冲天,长途跋涉数千里,主要是因为他不被五色五香五味所迷。他不迷恋于外部的诱惑,只是专心的飞翔。
柳三变在苏杭一呆就是6年,他的诗词受到了百姓的追捧,使他模糊了功名考试和一般填词之间的区别,所以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他名落孙山,并没有上榜。
当时宋朝皇帝的榜文被称为黄金榜,简称为黄榜,柳三变在民间有很多粉丝,他早就被人追捧惯了,他自认为自己的诗词是天下第一,之所以没考上,那是朝廷和皇上的原因。像我这样有才华的人怎么能考不上呢?一个政治清明的朝代,是不可能让贤士流落在外的,虽然我不能像仙鹤一样乘着风云之便扶摇直上,但以我的才学在民间也是白衣卿相。
柳三变肆意发泄着心中的不满,他将满腹的牢骚写成了一首词,就是这首词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首词就是《鹤冲天·黄金榜上》。
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虽然考试不行,但他填词在行,他的这首词很快传到了宋真宗那里。
宋真宗看到《鹤冲天》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柳三变这个人不堪大用,只是一次考试的失利,便发满腹的牢骚,什么叫“明代暂遗贤”,他自己考试没有考好,便说我们整个朝廷都没有贤能之士。
再看“何须论得丧”,说得好听,表面上写自己看得很开,但其实内心脆弱不堪一击。
再看下阕,宋真宗一看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中就更气了,朝廷举办会试,主要是为了国家选取人才,你却认为这是浮名,并且把这“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既然你不要这浮名,那你就专心填你的词好了,就这样刘永变成了“奉旨填词柳三变”。
宋真宗时,柳三变数次落榜,直到仁宗亲政开恩科,对历届落榜的沉沦人士放宽限度。此时柳三变已经50岁了,他一心求取功名,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柳永,这一次他成功了。
柳永暮年及第却是一个好官,他在任上时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的爱戴。
#柳永
——藏甲——
《鹤冲天》写了什么?柳永为何得罪了皇上,影响了自己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