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原标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应立足办学实际,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融入思政课堂,坚守绿色环保育人主阵地重视绿色低碳环保资源挖掘,转化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绿色低碳环保,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内涵丰富且形式多样。思政教师应从多种渠道、多个角度将绿色低碳与思政课教学主题相对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深刻意识到绿色低碳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是一种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教师可从人物、事迹、精神等角度对绿色低碳环保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绿色低碳的核心理念。也可按时间顺序整理,按主题内容调整,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库。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主题在资源库中选择相应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全面认知。在各门思政课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实现绿色低碳环保资源的深度融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师应深刻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与理论讲深讲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是要通过深刻的讲解,让思政教育能够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情感和灵魂之中。对江苏高校而言,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洪泽湖湿地、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等生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讲解绿色低碳环保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向学生传递“推进低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做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水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等智能化管理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绿色低碳环保行动的兴趣。此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化手段,生动呈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实际案例和创新科技在环保中的应用。同时结合经典案例式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以身临其境的灵活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潜移默化传递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开展绿色低碳环保研学实践。教师进行思政课教学,应秉持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指导着教育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具有地域性特征,江苏高校可从绿色环保资源出发,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网络为主线,设计开发特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研学实践,利用江苏生态文明资源,走进苏州园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场所践行绿色低碳保护,感悟生态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对绿色低碳环保的认同感,并提升其思想认知和道德素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全面加强能源、水、粮食、土地等各类资源的集约利用,践行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降碳、节能、减污、扩绿行动,强化思政课育人实效。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实践教学基地。立足绿色低碳环保行动,高校可与当地机构合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与生态日活动等,熟知绿色低碳环保故事,加深对绿色低碳环保行动的理解。此外,江苏高校可依托江苏生态环保遗产,筹建绿色低碳环保主题教育馆,搭建绿色低碳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通过自主报名、技能培训、专业选拔程序,选出一批热爱绿色低碳环保事业的优秀学生担任主题教育馆的讲解员。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进而达成绿色低碳环保育人目标。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绿色环保氛围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内涵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品德塑造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能为学生提供接受绿色低碳环保熏陶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更是一种全方位、贯穿生活始终的价值观引领。高校可带动全校师生开展绿色低碳环保校园角、绿色低碳环保走廊建设活动,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以海报张贴、故事讲述、视频播放等形式融入校园,推进绿色低碳环保行动,为师生营造浓厚的绿色低碳环保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体验。思政教师可组建绿色低碳环保社团,开展绿色低碳故事演讲比赛、绿色低碳环保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还可依托特定节日开展绿色低碳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浓厚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组建绿色低碳环保宣讲团、绿色低碳环保研究社等社团,通过组织讲座、座谈会、分享会等形式宣扬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分享实践经验,搭建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绿色低碳文化交流平台。在多元化社团活动中传播绿色低碳环保知识,弘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于环保事业的认同感。(赵颖,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新华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