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预告丨纪录片大河之洲今晚播出第二集
山东广播电视台喜庆党的二十大系列作品——《大河之洲》,山东卫视今天21:30播出第二集《家园》。
黄河三角洲,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监测发现,有野生动物多种,植物近种,每年南来北往的鸟达几百万只。无论是短暂停留,还是安家过冬,长途跋涉之后,它们都要先饱餐一顿。
王准夫妇已在这里耕种多年,他们种植的稻地,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多年的鸟类补食区。一群神秘、数量巨大、昼伏夜出的鸟,专门在晚上去吃王准夫妇种的稻米。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张树岩,也一直在追踪这群神秘的鸟......
追逐着万物生灵的还有她们,于秋阳和孙娇从东北追随着丹顶鹤迁徙的脚步,来到了黄河三角洲。在全球,野生丹顶鹤仅剩两三千只。丹顶鹤的“基因密码”,丹顶鹤在这里吃什么,能否获得足够的能量,她们想要了解的问题有很多。
如果不是真挚的热爱,很少有人能长期从事鸟类的研究。如果能跟动物们直接交流,你们希望我们人类做什么?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最大的繁殖地,近年来,每年孵化的东方白鹳可达多巢。自年,已经习惯了周边环境,安全感十足的东方白鹳离开了保护区,住得离人类越来越近,几十米高的电塔,是它们为自己找的新家。
四十多米高空,塔头随风晃动,电力工人要把直径超过两米,几十斤重的设备,安全稳固地安装在四根支架上。这个特殊的设备,既可以确保线路安全,也是给东方白鹳“为爱筑巢”。
人工鸟巢似乎是解决矛盾的好办法。但是,研究还在继续,第四代人工鸟巢正在设计中......
山东东营,这座湿地率超过40%的城市,吸引着越为越多的生灵,来到了人类居住的家园。在这片黄河三角洲,人类与万物生灵,在共同享用着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的命运,早已彼此交织,不可分割。
截至年9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连通水系公里,修复淡水湿地20.6万亩。中国科学家也在年复一年的观察和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变化。做科研讲究传帮带,在黄河三角洲做科研,不仅辛苦劳累,危险性也一并存在......
在与海水的相接处,这片荒漠中的大片绿洲,是来自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植物——互花米草。它正以23%的年均速度,向碱蓬生长的光滩行进,那里也是鸟类主要的觅食场所。由于耐盐能力强,如果放任不管,互花米草能够占领所有的光滩。来自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谢宝华将如何清除互花米草?
为了这片湿地上的自然万物能够更和谐的生存,人类在摸索中前行,付出了巨大努力。自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人工繁育19只丹顶鹤。如今,又有8对丹顶鹤夫妇担当起兴旺种群的重任。当然也有人给丹顶鹤们“为爱发电”......
每年的二三月份,越冬丹顶鹤就会离开黄河三角洲,大家普遍认为,这里并不是它们传统的繁殖地。负责鸟类监测的张树岩再一次出发,黄河岸边的滩涂,是他认为野生丹顶鹤最有可能繁殖的地方。这一次,他能找到吗?
更好地保护,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