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两宋时期绘画发展历程中国书画鉴赏与收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谢先莹著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我国绘画全面大发展的时期,宫廷绘画的兴起、职业画家的活跃、文人作画的趋雅,使画坛异常繁荣。这一时期绘画进一步分科,按题材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宗教、杂画等。
北宋中、后期兴起“文人画”潮流,以苏轼、文同、米芾等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竭力推动“文人画”的发展,一方面强调绘画要有诗一般的意境,即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另一方面主张即兴创作,不拘于事物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形神加倍”,“象外传神、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等意境。
花鸟画经宋徽宗赵佶的倡导十分兴盛,达到了艺术史上的巅峰状态。然而,雄霸宋代花鸟画坛近百年的“黄家富贵”的样式,经赵昌、易元吉的变革,最终由崔白的“体制清赡,作用疏通”的风格取而代之。
傅儒作品:山水册,谢先莹提供图片南宋以米友仁、赵孟坚、杨法常等为代表,将文人画进一步发展推广,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为抒情对象,寄寓清高的人格理想。
山水画方面,李成、范宽继承并发展了荆浩、关仝北方画派,李成以画“平远寒林”见称,善用淡墨表现丰富层次和虚旷的空间;范宽则擅画“崇山峻岭”,以顶天立地的构图,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碎而坚实的笔墨,描绘出富有质感的山石,成功地刻画北方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伟的特色。
南宋山水,讲究意境的创新和笔墨的简括,并提出新的三远章法“阔远”、“迷远”、“幽远”。其开山鼻祖为李唐,其后有马远、夏圭、刘松年,他们并称“南宋四大家”。李唐擅长山水、人物画,山水取法“荆浩、关仝、范宽”而有所变化,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积墨浑厚,开创了南宋一代山水画新风。马远在构图上大胆取舍,创造出以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特写,突出大量空白的深远景观,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和浓郁的诗意,时人称为“马一角”。夏圭的画风与马远极为相近,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兀,中景旷大,远景清淡,自具一格,人称“夏半边”。马夏两人皆善用大斧劈皴,笔简意远,遗貌取神,这种边角的构图,为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谢先莹提供图片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绢本墨笔
纵.3厘米横.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范宽传世作品中的第一名迹。画幅中雄峻的大山占了绝大位置,顶天立地,壁立千仞,瀑布直泻而下,在山脚汇成溪流,荒僻的山路上有驴队行旅经过。画家以厚重密集的皴笔,画出岩石坚硬的质感,峻巍的山势造成动人心魄的效果,使人感到自然造物之伟大。又仿佛从画面上传出流水和清脆的驴蹄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徐悲鸿作品:安危不动心,谢先莹提供图片南宋时期的肖像、人物以及风俗画技法已达到顶峰。李公麟的人物画多以笔墨勾勒,劲拔有力,这种“白描”技法大大丰富了民族绘画的形式技巧。梁楷以极其简洁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人物,世人称没骨法,《泼墨仙人图》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总体来说,宋代画家更注重笔墨技巧,在勾勒挥洒中,或见理趣,或抒志向,或求神韵,或寓禅意,汇成多元化的绘画主题。
谢先莹提供图片瑞鹤图
宋代赵佶
长卷绢本设色
纵51厘米横.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在上空翱翔盘旋,另二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宫殿周围的祥云皆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画后有赵佶瘦金书题记一段。
谢先莹提供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张择端
长卷绢本水墨
纵25.5厘米横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是我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写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全卷选择城外沿河两岸和城内大街的主要场面。画卷以静寂的春郊景象为开端,较繁忙的街道和柳荫下停泊着货船的汴河同时进入画面,一座宏伟富丽的城门楼横断画面,城里大街,又是另一种繁荣而安详的景象。画家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五百多人物,不同类型的船只、车、桥梁、市街店铺、民居不可胜计,重点刻画了当时交通命脉的汴河运输情况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都市、郊区人民的生活面貌。
徐悲鸿作品:三喜图,谢先莹提供图片编著者简介
徐悲鸿作品:三喜图,谢先莹提供图片本书编著者谢先莹与二月河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系列章节请百度搜索关键词:“谢先莹著”“谢先莹鉴赏”“谢先莹收藏”等查找。
编辑:曹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