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珍稀鸟类寻常见折射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
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越冬灰鹤。(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中心供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魏梦佳、阳娜)苍茫天地间,灰鹤展翅翱翔,在湖畔追逐、休憩……距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不远的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近日迎来上千只越冬的灰鹤。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这里还首次迎来两只丹顶鹤造访——这个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挑剔的指示物种的到来,是北京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共有动植物种,包括陆生脊椎动物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维管束植物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
“北京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这些年北京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许多市民现在自家小区能看到刺猬、黄鼠狼等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更为常见,红隼等猛禽也变为常见种。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来北京栖息越冬。”纪建伟说,北京的野生鸟类已达多种,超过全国鸟种数量三分之一,鸟类丰富度在二十国集团(G20)成员首都中排第二,仅次于巴西利亚。“去年仅我们监测到的鸟类数量就有多万只。”
一只黑鹳在北京房山区拒马河流域栖息觅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监测显示,近年来,震旦鸦雀、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频现京城;黑鹳、褐马鸡、鸳鸯等在北京的分布区不断扩大;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回密云山地。
在北京房山区拒马河流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及当地政府为世界濒危珍禽黑鹳建立“黑鹳保护小区”,目前已形成多只的固定种群并实现稳定增长。监测发现,近几年黑鹳的栖息和取食范围从房山基本扩展到全市。
野生动植物增多的背后,是中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及诸多努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贸易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长江江豚频繁亮相、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雪豹频繁现身、亚洲象和东北虎等野外种群数量增长……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中国还通过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使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在去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在北京,现已建成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北京市域面积22%,基本形成了布局科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市90%以上的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也融入北京重点绿化建设工程。在平原地区,北京通过种植灌丛、食源植物和蜜源植物,营造小微湿地和动物饮水区,营建“本杰士堆”(人造灌木丛)和生态岛等,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年,北京实施“史上最严”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规定全域全年禁猎,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此外,北京还对百花山葡萄、北京水毛茛、大花杓兰等珍贵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巡护,严防盗采行为。为保护境内4万多株古树,北京不仅在城市建设中频为古树“让路”,去年起还为所有古树“体检”,掌握其健康和生存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对古树基因的保存,并用科技手段对古树名木实行资源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一只中华斑羚。(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海陀山南麓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上千种动植物生活的乐园。“这几年我们通过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豹猫、斑羚、貉、狗獾、野猪、雀鹰等。兰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北京有25种兰花,松山就有22种。”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田恒玖说。
近年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大环境监测、栽植食源性植物、搭建人工鸟巢等系列措施着力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整个国家、北京市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对保护区支持力度也在加大,管理水平和保护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田恒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