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时事开讲第75期熊猫降级了,它还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郭闻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年10月11日-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举办。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形成了三项重要成果:一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高级别的政治推动力;二是发布了“昆明宣言”,促进全球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愿景迈进;三是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举措。
●生态环境部日前宣布,近年来,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在中国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达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野外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升级”的直观证明。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
30年前,上世纪90年代,有这么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歌词里唱到——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这首歌,同学们可以回家问问你们的爸妈,他们说不定会哼唱。
正如歌名,它记录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在前几日,《人民日报》记者来到当年牺牲女孩的家乡黑龙江扎龙,得知了一个比当年更为详尽、更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三代人前赴后继付出巨大牺牲守护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故事。
歌里唱的这位女孩,叫徐秀娟。她的爸妈都在黑龙江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爸爸徐铁林是扎龙鹤类驯养繁育中心的创办人之一。
年,徐秀娟进入扎龙保护区跟着父亲养鹤。年,徐秀娟带着3颗鹤蛋前往江苏盐城,支援创建珍禽自然保护区。31天后,丹顶鹤在越冬地首次孵化成功,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年9月16日,这个真实的故事写下了一个悲伤的结局。为了找回一只飞走的鹤,徐秀娟不顾尚未病愈的身体,在茫茫草滩四处寻觅,最终因体力不支在复堆河遇难,年仅23岁。她成为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
2
姐姐徐秀娟去世后,弟弟徐建峰也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一干就是18年,从护鹤员到保护区鹤类繁育中心副主任,他饲养繁育了上百只丹顶鹤。
年4月的一天,徐建峰蹚水2公里深入湿地腹地保护散养丹顶鹤的鹤巢。回程途中,摩托车失控撞入水沟。在姐姐牺牲27年后,徐建峰也牺牲在护鹤路上。
“养鹤世家”的前行之路仍在延续。徐建峰的女儿徐卓大学毕业后,回到扎龙,加入了爷爷、爸爸和姑姑的队伍,成为第三代“养鹤人”。
这一家三代共同护鹤的扎龙湿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丹顶鹤生存和保护地。全世界的丹顶鹤数量在只左右,而扎龙保护区就有多只。
丹顶鹤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年2月,中国曾经发行了一套12枚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的邮票,丹顶鹤位列其中,其它分别是朱鹮、金斑喙凤蝶、大熊猫、褐马鸡、中华鲟、金丝猴、白暨豚、东北虎、扬子鳄、梅花鹿、亚洲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如今,这12种动物里除了白暨豚,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恢复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东北虎、亚洲象、朱鹮、大熊猫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都在此次生态环境部提到的保护等级降级之列。
这其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动物,与我们浙江有关,那就是朱鹮。
朱鹮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鸟类专家最后一次见到它是在年。直到年在秦岭南麓被重新发现时,仅剩下7只。在经过人工繁育后,年,浙江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德清下渚湖开始了“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任务。得益于下渚湖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朱鹮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该谱系朱鹮种群已基本稳定。
年,33只朱鹮首次被放飞,野外存活率高达96.97%。如今,德清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朱鹮种群数量达只,约占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的10%。
经过这些年的保护和繁育,目前朱鹮的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已超只。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始终是行动派。
3
地球的生物圈,就如一个莫比乌斯环,经过千万年甚至亿年的演变,环环相扣,自行运转得十分融洽和谐。破坏环境,就好比打破了其中一个环,会让这个生物圈的运行变得不那么顺畅。也许短期的、有限的范围内看不出来,但正如蝴蝶效应所指,它掀起的环境风暴也是可怕的。
著名的环保事件日本水俣病和伦敦酸雨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居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步态不稳,抽搐、麻痹。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原因是吃了被工业废水污染的鱼虾,鱼虾体内的污染物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了人体。
这一时期的日本正是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时期,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这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至今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
年12月,工业废气积聚在英国伦敦上空持续几天不散,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此后,英国为治理工业废气烟雾,持续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直到年还在设立战雾目标。
4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
这就是联合国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由来。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这项行动,中国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自年起,每隔两年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齐聚缔约方大会,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年12月,中国获得了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办权。因疫情关系,这次大会直到今年10月11日,方在云南昆明举行。
缔约的时候,世界上的物种正面临着工业革命以来快速灭绝的境地。直到现在,哪怕科学家们再努力,保护和繁育的速度也跟不上物种消灭的速度。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5
说这些故事,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个词——生物多样性。
这个多样性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等,那么多的多样性最终构成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构成地球的生态大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破坏却很容易。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所吃的香蕉,其实与五六十年前的香蕉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连香味都不太一样,据说那时的香蕉味更浓更香。因为那时的香蕉只有一个基因品种叫大麦克,但是不幸遭到了一种真菌侵袭,因无法抵抗导致全军覆灭。好在科学家们又培育出了一种抗病的香蕉,就是我们现在吃的,但味道已和原来的几乎不是一码事了。
动物也是一样。在我国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里,有一节专门提到了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这点同学们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因为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感觉到了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威胁。如果有心,同学们会在一些水道、水田里发现一团团粉色的卵,更可恨的是在西湖水域也能见到,这就是福寿螺的卵。福寿螺并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它原产于南美洲,上世纪80年代被引进养殖作为食用螺,但因口感不佳卖不出去,就被弃养山野。结果这种螺适应性很强,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福寿螺喜爱吃带甜味的植物,所以像江南地区的菱角、莲藕、茭白等等经济作物都是它祸害的对象,特别是对水稻的危害很大。而且它还是很多疾病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目前,福寿螺已经成为世界性最严重的种入侵生物之一,中国也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入侵生物可恨之处在于,因为没有天敌,它会对本土生物造成危害。比如宠物市场有卖的巴西龟,不能将它放入河道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种龟比我们的本土中华草龟凶猛且适应力强,它会侵占草龟的领地,吃掉本属于草龟的食物,优胜劣汰的结果就是中华草龟灭绝。
所以,随便弃养一些非我国特有品种的宠物,其实都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6
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让大熊猫能“降级”上,我们有多拼呢?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先后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解决修路等工程带来的影响,成兰铁路暂缓一年,直到年10月以改穿隧道的方案重新开工,最终避免直接穿越岷山中的大熊猫栖息地。
年12月5日,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一场由国家主导的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最高级别的保护就此拉开序幕。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地2.7万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内生活着只野生大熊猫。四川还将原住居民搬迁到了国家公园周边的入口社区集中居住,实现“人退猫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北大校园自然保护小区、上海的“貉以为家”、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等很多城市生物多样性案例,都入选了这次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简称)的全球+案例。
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守护住了生物多样性,也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今年国庆假期,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山顶的陈僚村很热闹,来游玩的客人不少都是架着“长枪短炮”来的,他们都是来看鸟的。因为在去年5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发现了1只铜蓝鹟。来自全国的“鸟友”来到这个山村,就为了一睹这个通体蓝色的铜蓝鹟的真容。
当地村民没想到,一只小小的铜蓝鹟竟然给山村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和谐场景,村民们再见到这只鸟时,都会在远处默默地守护。
今天,当同学们拿到这份“时事开讲”的时候,不妨仔细看一看版面左图的雪豹图片,因为,今天是“世界雪豹日”。全球目前共存有只雪豹,而超过一半生活在中国。
前几天,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态慢直播中,还拍到了祁连山的雪豹一家,一只大雪豹带着3只小雪豹悠然散步。这一幕,可爱,温馨。
成长读本提醒:保护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观赏动植物,宜远观,不可近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