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顶鹤 >> 丹顶鹤生活环境 >> 乌鹊桥畔,老苏州的回忆
乌鹊桥
是苏州城内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01
我家住在乌鹊桥畔三十余年,对那里的小街小巷、小桥流水很有情感。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起乌鹊桥,就产生了兴趣,是桥上有乌鹊窝吗,还是桥上有乌鹊?开始的时候,大人们也说不清楚。长大之后才知道,不是桥上有乌鹊,而是在古时候,桥畔设有乌鹊馆,是专门买卖乌鹊的,好比大成坊的花鸟市场一样,乌鹊馆是做乌鹊生意的。
传说在春秋时代,乌鹊桥北面五卅路,是吴王的宫殿所在地,宫殿南面一带是王公大臣的府第,王公大臣喜欢养乌鹊,为此就有了乌鹊市场。也有的说,乌鹊是馆名,相等于现在的旅馆,是专门招待客人的。乌鹊是一种吉祥鸟,民间有“乌鹊叫,喜事到”,一大早听到乌鹊的叫声,是非常吉利的,所以人们很喜爱乌鹊。
当然,这是传说。
提起乌鹊,常常会同牛郎织女联系起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是这座乌鹊桥吗?那当然不是。但是,宋代的诗人杨备发挥了诗人的想象,真把乌鹊桥当成牛郎织女渡的鹊桥了。他写诗道:“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虽然上属牵牛分,不为秋河织女填。”明代诗人高启将苏州姑娘比作织女,写诗道:“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吴娃桥上过,只道天边织女行。”姑娘们三五成群地在桥上行走,笑声盈盈,把她们比作织仙,真富有浪漫色彩。
夏天的晚上,附近的居民喜欢到乌鹊桥上去乘风凉。有的坐在桥堍上,有的倚在栏杆上,手拿一柄芭蕉扇,拍拍蚊子,说说山海经。晚风吹来,一阵阵的凉意,感到十分爽快。因为桥身不大,晚去的人,还找不到位子呢。
乌鹊桥的名气很响,提到乌鹊桥,老苏州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凡是居住是附近的人家都会说,我家住在乌鹊桥那里,你来白相啊,蛮好寻的。
02
乌鹊桥南堍西侧,原有一条小巷,叫大太平巷,东与十全街相接,西至人民路。巷不长也不宽,却十分热闹。巷两边店铺林立,肉店、酒店、酱油店、煤炭店、药店等,应有尽有。同时还是菜场,一大清早,摆摊的、挑担的,摆于巷的两旁,中间只容一辆黄包车可以通过,是非常挤的。其时,乌鹊桥南面的南园上,尽是农田,农民种的蔬菜,什么菠菜、苋菜、莴苣笋、萝卜等,都是碧绿生青的新鲜菜,所以买菜的人特别多。
店也不少,有面店、馄饨店、饭店、酱油店、煤炭店等,货色齐备。摊主一早起来吃早点,吃面、吃馄饨最经济实惠。面店、馄饨店的服务态度也好,只要你叫一声,店员就会将面、馄饨送到摊位上,让你边吃边做生意。还有小饭店可以包饭。所谓“包饭”,通常一个月起包,包吃一天的中饭或晚饭,讲定多少钱、配多少个菜,相当实惠。
大太平巷的夜市也十分热闹,等到太阳落山,上夜市的摊贩已在巷两边占据摊位,开始营业。夜市以熟菜为主,有油氽排骨、熏鱼、花生、臭豆腐等,整条小巷被熏得烟雾缭绕,香气扑鼻,生意却十分火爆。我记得小时候常去买熟菜,印象最深的是买油氽小排骨,切成方形,味道十分鲜美。夏天的夜市,西瓜堆积如山,有整只出售,也有劈开一块一块地卖。冬天的夜市,生意最好的是羊肉店,一碗羊汤下肚,热乎乎的,几乎忘记了寒意。
大太平巷有爿著名的万康酱油店,给我的印象也很深。我家吃的酱油及酱菜之类的食品,大多是从这家店里买的,都说这家酱油店的东西好,味道鲜。我家搬迁之后,就不去买了。后来进行街坊改造,大太平巷并入了十全街,这条小巷消失了,感到有点可惜。所幸,万康酱油店仍旧开设在那里,有时路过那里,还要进店望望,带点酱品回家。
大太平巷还有爿蜡烛店,老板是我父亲的朋友,浙江绍兴人,他有个儿子人称“小开”,年龄比我大几岁,老板买了不少书,但“小开”不喜欢看书,老板气得要命,到我父亲面前诉苦。我父亲说:我家儿子喜欢看书,能否借二本看看?老板欣然同意。我听说之后,真是快活得跳起来。老板叫我上楼去自己去挑,我挑了二套,看完了再去换借,结果,《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诸多古典小说都被我看过一遍。没过几年,蜡烛店生意清淡,关门打烊。不过那段借书读书的时光着实令我受益,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03
乌鹊桥北堍东侧的滚绣坊,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巷口有家混堂,一年四季开着。每到夜晚,门外一只红灯笼高高挂起,上写一个“浴”字,很是耀眼。这家混堂虽不大,但在附近小有名气,生意也不错。
孩提时,父亲带我去混堂洗澡。一日,吃过晚饭后,父亲给我带了衣服,说“吃馒头去”。我听了不解,说:晚饭也吃过了,怎么还去吃馒头?到了混堂,走进浴室,父亲对我说:这就是馒头,我还是不解。洗好澡,躺在浴床上休息,父亲给我讲了“馒头”的故事。苏州人有句俗话叫“七塔八幢九馒头”,这个馒头就是混堂。在澡堂里可以看到,澡堂顶是圆形的,是为了防止热气散发。这个圆的形状好像馒头,所以将“混堂”称为“馒头”。
“馒头”之说,大约成型于清末民初,在此之前,是没有混堂的,后来人们思想开放,又讲究卫生,所以才有了混堂。但苏州城里的混堂很少,只有九个,所以称为“九馒头”。长大之后,我研究街巷文化,常去小街小巷走走,发现有多条小巷叫混堂弄,一打听,原来这些弄内曾开设过混堂,弄名就是这样来的。
04
乌鹊桥跨过城内第三横河(十全河),苏州城河街相依,水陆并行,十全河也是如此。河道两边是房屋,住着居民,真是“人家尽枕河”了。旧时,城内的河道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苏州人家的日用品和食品,有不少是从河道上来的。乌鹊桥两堍有石级台阶,便于上下水。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用灶头烧饭,我们烧的稻草,大都是从船上贩稻草的那里去买,从乌鹊桥堍的石阶上拿上来的。有一次,贩稻柴的作弊,有人看见他将几捆稻草浸在河水内,捞起来塞在稻草中间,以增加稻草的分量。我小时候就会烧火,有时候稻草发潮,烧不旺火,这就是浸水稻草造成的。
由于水上运输繁忙,乌鹊桥也十分热闹。河上有卖米的船,有卖蔬菜的船,有卖西瓜的船,也有摇粪船。有的人家嫁女儿送嫁妆,也是从船上运送来的。有人还嬉笑地说,早上听见乌鹊叫,就晓得有喜事到,现在嫁妆送到乌鹊桥,真是喜上加喜了。
原载于年9月9日《姑苏晚报》A13
作者:东村老人手绘图:陶开俭
摄影:王建中编辑:小times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有名气的乌鹊桥
很好寻
又想去白相了
苏婉君您的赞赏是对原创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