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只因是中国人这个因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女孩

发布时间:2023/2/25 14:31:40   

如果年龄稍大点的朋友,一定听过一首歌,这个歌的旋律婉约大气、气韵悠长。而在千回百转中,又带着强烈的忧伤。

在这首歌的歌词,前面几句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了………………”

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徐秀娟,她滑入沼泽地牺牲时候的年龄,年仅23岁。

丹顶鹤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以鹤类等大型水禽分布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衍地,但是在年以前,这里还只是野生的沼泽地。

由于这里物质条件比较丰富,不仅有许多水生动物,还有许多水生植物,基于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把这当成了短暂的家园,在这其中就包括丹顶鹤。

而在年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人类的快速扩充又挤压了丹顶鹤的生存空间,导致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据估算数量最少的时候仅有多只,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了,而一些生活在日本的丹顶鹤,在20世纪初,则被彻底灭绝了。

无论是出于现实情况考虑,还是出于文化感情方面的因素,都不可能让丹顶鹤灭绝。

如果说选一种花作为国花,很多人可能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如果说选一种鸟类作为国鸟的话,那么就非丹顶鹤莫属了。

因为丹顶鹤与中国文化牵连太深了,在民间丹顶鹤是仙鸟,有着太多有关丹顶鹤的传说和诗句,而在古代的朝堂之上,丹顶鹤则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一品大员,才有资格在服装绣上丹顶鹤的图案,可以看出其地位仅在龙凤之下。

徐秀娟与丹顶鹤的不解之缘

在把扎龙划为自然保护区时,碰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那就是丹顶鹤极其敏感,人类想帮助它们,但是它们对人类却十分警惕,一时之间让工作很难开展。

而在扎龙被划为保护区之前,当地就有一位叫徐铁林的当地渔民,平常非常喜欢丹顶鹤,时常拿些小鱼小虾喂养它们,在碰到受伤的丹顶鹤时,也会带回家喂养,直到丹顶鹤伤好后才放飞。

由于徐铁林与丹顶鹤长时间建立起感情,丹顶鹤对其也非常依恋和信任,自然而然的徐铁林就成为管护丹顶鹤的一员。

徐铁林有个大女儿,名叫徐秀娟,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把丹顶鹤作为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小就陪同父亲一起喂养,救助受伤的丹顶鹤,在自家炕上孵化,以及照顾小丹顶鹤。

年,由于当地高级中学停办,17岁的徐秀娟就回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始与父亲一起饲养丹顶鹤,从此成为一名养鹤女孩。

作为父母,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作为养鹤多年的徐铁林,深知除了对丹顶鹤的这份热情外,还需日夜辛苦和操劳,每当风雨夜来临,也是丹顶鹤容易受伤的日子,多少个雨夜里,放心不下孵化不久的丹顶鹤,而顶着风雨,在危险的沼泽地里穿梭。

作为一个有学识的花季少女,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作为父亲,他问徐秀娟是否下定决心,而徐秀娟则毫不犹豫地点头。父亲深知女儿的性格,决定的事情无法改变,只是嘱托到:既然选择就不要后悔,中途不要败下阵来

刻苦的养鹤女孩杨秀娟

丹顶鹤在外人看来都一个样子,但是在养鹤人的眼中,每一只丹顶鹤都有它们独特的标志,就像双胞胎的父母,分辨自己的儿女一样。

徐秀娟对于丹顶鹤的喜爱,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发自内腑的喜爱,她在当养鹤人没几天,她便清楚的分辨出所饲养丹顶鹤的生日、名字以及其住单独的居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弄错。

对于花季少女来说,正是一个爱美的年龄,在有了收入以后,她没有为自己添置太多衣物,而是为了更好的养鹤,把钱都花在学习和购买科研资料里。

正是其在养鹤过程中,这种肯钻研的精神,在83年的时候,只有高中文凭的杨秀娟,被点名参与丹顶鹤的孵化工作,其手绘的19小时破壳图,至今仍然被当成论文资料被使用。

年,为了弥补理论方面的不足,徐秀娟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经过艰苦努力学习,其把学业压缩在一年半时间完成,并且最终以11门功课10门优秀的成绩毕业,这种学习能力,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学霸。

用体温孵化小鹤

徐丽娟顺利毕业后,在年成立的另外一个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成立,对于一个创始没多久的自然保护区。

缺少的是:既对养鹤这份事业热爱,又肯吃苦耐劳;既有大量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养鹤经验的技术人才。

这样的人才在当时太少了,但是徐秀娟正好就是其中一位,所以盐城自然保护区在经人介绍之下,就联系上了杨秀娟。

在说明来意后,含蓄的表示一个刚成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艰辛,本以为杨秀娟会退缩,至少考虑一下,没成想杨秀娟一口答应了下来。

因为杨秀娟知道,哪里最辛苦,哪里的丹顶鹤就最需要她。

在前往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路上,杨秀娟什么都没为自己带,仅仅带了三只鹤蛋,这也是她带给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礼物。

由于这三只鹤蛋处于孵化阶段,而在孵化中的鹤蛋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只要外界环境出现的变化,小鹤就无法孵化出来。

杨秀娟在路上就准备了一个人造皮革包,半斤脱脂棉,一个暖水袋和一个温度计用来监控温度变化,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基础配套设施还非常落后,用来保证温度的热水,也不是经常有。

在这种时候,一个20出头的花季少女,就用自己的体温来孵化这些鹤蛋,而人体的体温是在37℃左右,正好是鹤蛋的孵化温度。

从黑龙江到盐城,多公里的路程,在当时交通不是很发达,又是火车又是汽车的,走了三天三夜,靠着体温的孵化,三只小鹤竟然破壳而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但是丹顶鹤的人工孵化,还是一个世界难题,即便是当时的科技强国,在恒温的温箱下,也无法保证成功。

并且杨秀娟的这次孵化,也是全球丹顶鹤首次越冬地人工孵化,看着这些从自己怀中孵化的小丹顶鹤,杨秀娟把它们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给它们分别取名:龙龙、丹丹和莎莎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刻苦条件

初创的盐城自然保护区非常艰苦,没有电,附近也没有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和,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秀娟也没有任何怨言。

虽然身体劳累,但是内心却异常的充实和快乐,对于刚出生的小鹤,身体机能比较弱,需要少量多餐,每个小时需要喂养一次。

她就剔除鱼骨,把鱼肉剪成一条条的,然后24不间断的细心喂养,在冬季孵化的小鹤,对温度也非常敏感,不能冻着,在夜晚温度下降的时候,她会把小鹤抱到她的床上,即便小鹤把腥臭的粪便拉到床上,也丝毫不在意。

就在这样细心的呵护下,小鹤健康成长,身体强壮,只花了83天的时间,就展翅高飞了,比丹顶鹤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时间缩短了1/4左右。

痛苦的牺牲

年9月15日,盐城保护区来了两只小丹顶鹤,一个叫牧仁、一个叫黎明。

这天,两只小鹤叫个不停,徐秀娟以为它们贪玩,就把它们抱出去,放到附近的水塘里游水玩,但是没想到的是,两只小鹤挣脱了脚上的束缚,全部跑了。

对于这个年龄的小鹤,还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在野外非常危险。

当即,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都帮忙一起寻找,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到了,但是黎明还是不见踪影,由于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沼泽地,晚上视线也不好,如果身陷沼泽中,将会非常危险。

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出于安全考虑,让大家先休息第二天继续寻找,但是出于自责,也是担心小丹顶鹤的安危,当大家离开后,毅然钻入茂密的芦苇丛中,一遍一遍的呼唤着黎明的名字,但是依然没有找到,这一夜杨秀娟晚饭都没吃,就和衣而睡。

第二天天一亮,杨秀娟马上就一头扎入芦苇丛中,直到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后,再次进入芦苇丛,直到下午5点才拖着疲惫和心力交瘁的身体。

刚回家还没坐稳,就听当地人说在保护区的西边复堆河,听到丹顶鹤的叫声,徐秀娟立马精神一震,同两个饲养员小王和小段一起冲了出去。

在到达复堆河后,小王和小段先游过了河,徐秀娟也想跟着一起游过去,但是对于两天只喝半碗稀饭,没有休息好,并且体内透支严重的杨秀娟来说,已经无法游过这条河了。

两个同伴在对岸看到她苍白的面孔,让她在对岸沿着河堤向北与他们会合,徐秀娟推着自行车,沿着河岸向北,对于在海边的盐城来说,起风的时候身体想前进非常困难,精神和身体都已经到极限的徐秀娟,最终失足滑入沼泽中。

4个小时后,小鹤黎明被找到,而徐秀娟则不见了,消失在她热闹的这片土地上。

这一天是年9月16日,27年后的年4月,为了完成姐姐遗愿,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的徐建锋,由于摩托车失控,也一头扎入沼泽中。

在杨秀娟牺牲后,他的父亲徐铁林,提出三个要求:

1、按当地风俗从快从简

2、把杨秀娟的骨灰留在盐城自然保护区,让她每天都可以陪伴在自己喜欢的丹顶鹤身边

3、所有抚恤金一分不留,全部捐给鹤场用于建设。

年,徐建锋的女儿徐卓正,在大学毕业后,带着家族的使命感,也是为了完成姑姑和父亲的遗愿,成为徐家第三代养鹤人。

不被外界所知,被西方刻意忽视

中国人的性格是做得多,说得少,而西方则是说得多,做得少。

前些年,被西方炒上天的瑞典女孩,如果翻看其在环保方面的贡献,除了嘴炮外,并未看到其实质性的付出。

而在中国,却有这样一个花季少女,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耗费在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上,甚至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对实质性付出的中国人,选择性地忽视,忽视到什么程度呢?连维基百科中,在输入“徐秀娟”三个字后,没有任何记录,一片空白。

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默默为环保事业而付出青春,甚至是生命的平凡人,他们让沙漠变绿洲,让光秃秃的山丘变绿岗。

他们才是真正为环保付出的人,所谓的西方环保,就是个笑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85.html
------分隔线----------------------------